1月24日,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了一批先进典型,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获得“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以南通滨江为例,17公里的示范效应不断扩大,2023年,沿江沿海145公里的景、产、镇、村全线贯通,特色城镇、智造园区、田园乡村,不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南通作为全国地级市代表,市委书记吴新明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高级别论坛作案例分享;市政府主要领导在首个全国生态日湖州主场活动、分管领导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江苏专场活动上作经验交流。
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作为一座集造船、纺织、化工、大港口于一身的临港工业城市,南通产业结构不可谓不“重”,也给空气环境质量改善带来不小的挑战。
近年来,南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是其中重要一环,坚持“治企、管车、控煤、降尘、禁烧、联防”原则,推进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PM2.5年均浓度由2018年的41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27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低,优良天数比例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以区域治水为统领,一体推进“水岸共治、江河联治、全域防治”,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比2018年上升45.2个百分点,长江南通段水质稳定达Ⅱ类,2023年省考及以上断面优Ⅲ比例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打造绿色产业新高地
走在厂房林立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生产马不停蹄,但空气中没有明显味道。这里已被南通市大气办初步认定为全市首个“无异味园区”,2023年辖区内星湖站点VOCs浓度下降26%,涉化工废气扰民举报投诉下降90%,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第一批减污降碳试点产业园区。
连续五年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的如东县洋口化学工业园,现有在运行企业89家,涵盖“化工新材料及高端专用化学品产业链”和“石化以及石化中下游产业链”两条主导产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链条。
位于海门三厂工业园区的瑞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原是一家化工生产企业,在化工企业腾退过程中,搬离了生产部分,将原厂房改造成研发总部,目前已获评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是海门推动沿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产业兴则城市兴。南通于2020年跨过GDP万亿元台阶,经济发展“含金量”更上一层。同时,南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含绿量”亦不逊色。2024年初,南通市“新年第一会”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6大产业集群总规模翻番,GDP达到2万亿元左右。南通蓝天碧水保卫战有力做答,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正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