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居民热心投喂致貉泛滥 最好的方式是保持距离

  见习记者 王一凡

  貉作为野生动物,近两年频繁进入公众视野,上海不少小区目前都发现貉的身影。野生动物与人类社会的边界模糊,给一些居民带来烦恼。

  “这些动物虽对人没有攻击性,但总与宠物发生争端,它们还在空置别墅内做了窝,真不知道怎么办。”青浦区西郊古北国际别墅小区居民夏先生反映,今年小区内貉的数量比往年增加许多。有些居民把它们当作不速之客,有些居民则产生怜惜情绪,投喂行为频频出现。

  小区发现貉,该如何上报处理?貉的数量达到多少,才能对其进行抓捕放归?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更明确的答案。

  热心居民投喂帮倒忙

  西郊古北国际别墅小区位于青浦区赵巷镇,离佘山不远,生态环境好,小区绿化率超过68%。“168号别墅目前无人居住,有好几只野生动物已在这里安家了。”不久前,169号的居民发现隔壁空置许久的别墅突然搬来了“新邻居”,赶忙在业主群提醒大家。

  担忧的情绪在群里出现,有居民不太认识照片里毛茸茸的动物,“是狗獾吧?也可能是小浣熊?”“野生动物有攻击性吗?晚上不敢遛狗了。”

  其实,这个面部有着黑色“眼罩”、身体和尾巴的毛发为棕灰色,毛尖黑色、有些像小浣熊的动物是貉,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超过300个点位发现貉,集中于松江、青浦、闵行等区。

  进城生活后,貉偏好在灌丛、假山、墙体基部、沉降区域以及地下车库的杂物空间栖息。在青浦,它们还住进了无人居住的别墅。西郊古北国际别墅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面积共33万平方米,目前有五六栋别墅的私家花园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有些业主居住在国外,别墅无人打理,物业也没有钥匙进去,夏季植物繁茂,有动物在此做窝。物业方目前已有24小时值班巡逻人员,但遇到貉,既不能抓捕,也不能伤害,只能远远观望。

  小区居委会方主任则提到,这两年貉的繁殖问题越来越严重。除了环境因素,小区居民投喂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小区有流浪猫“造访”,有些喜欢小动物的居民会不定时、不定点投喂猫粮。“其中有一户业主实在太热心,不单喂流浪猫,还要专门给貉投喂。”

  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已与该业主沟通过,但投喂行为依旧存在,“目前物业安保人员及巡逻人员在小区内发现投喂情况后,会及时收走猫粮等食物,防止引来觅食的野生动物”。

  如何“请走”不速之客

  进入炎热的7月,偶遇貉的频次越来越高,小区居民只好拨打投诉电话,希望林业站可以帮忙“请走”这些不速之客。

  “不能抓。”赵巷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沈越说,林业站主要负责救助野生动物,但貉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也没有出现伤人事件,所以没理由抓捕小区里的貉。不过,这也与相关标准的缺失有关,不知道密度达到多少才需要人为介入,所以林业站只能层层上报等待批复。“如果貉口普查后,发现貉的数量大大增多,或市里出台什么标准,我们也更好操作一些。”沈越坦陈。最终,林业站给小区居民发放了驱狗丸,让大家撒在自家院子附近,避免貉进入。

  对这个问题,林业站、居委会、物业、业主代表也展开了讨论,夏先生也参加了这场讨论会,“谁也拍不了板,只能报上去”。几天后,夏先生收到讨论后的初步反馈,包括杜绝投喂、处理沉降地面等措施。但居民并不满意,因为具体责任方和落实细节不清晰。

  放归后死亡率近100%

  究竟如何把握与野生动物相处的边界?其实,有些措施已有法可依。去年年底生效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明确指出,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而在居住区发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异常等情况的,可向区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由区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组织采取必要措施予以保护。

  对此,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说,他刚带领团队进行了第三次的“貉口普查”,调查了100多个小区,发现近几年貉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而貉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为投喂。

  抓走貉容易,放归却难。“上海动物园根本就接收不了那么多貉。如果放归野外呢?我们曾做过调研,给放归的貉戴上GPS,最后发现它们放归后的死亡率接近100%。”王放觉得抓捕貉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做法,他和团队正尝试更温和的驱赶方式,比如通过生命探测仪去探测洞穴中的貉,再进行后续的填补和定点搬家。后续,团队会跟林业站合作,商议出相关工作手册。

  针对市民的自然科普教育也要更深入,“貉口普查”团队招募了许多市民志愿者,帮助市民在参与中加深对野生动物的了解。对于居民来讲,最理想的接触方式就是保持距离。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