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把方向定基调的作用。今年,在省市“新春第一会”后,全市各区县迅速召开会议,部署新一年工作,用奋斗开启新征程。
各地在会上都划了哪些重点?传递出哪些鲜明信号?哪些议题被广泛提及?
关键词:作风建设
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工作业绩。围绕如何推动“真抓实干往前赶”的“愿景图”成为“实景图”,各地不约而同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有的干部责任心不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做事,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问题打太极,习惯做样子、守摊子、混日子,出工不出力、甘当‘太平官’。”
“只求完成任务、不求出色出彩,习惯触手可及、满足不上不下,躺平思想重。”
……
各地不遮掩、不回避,把问题都摆到了桌面上,并亮出解决办法。
“要时刻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对标找差、反躬自省。”休宁县县委书记吴云忠说。
黟县县委书记程寄县要求每个干部“扪心自问、自我画像。”提出“六比六提”:比能力、提位次,比招引、提实效,比项目、提干劲,比贡献、提质效,比服务、提环境,比作风、提状态。
“党员干部要放低姿态,以服务的提质提效推动工作的落实落细。”休宁县县委书记吴云忠要求干部要放低身段面对群众,提高标准做好服务。
……
整顿作风不是什么新话题,从市到县,各地对持之以恒做好作风建设从未放松。对每个干部来说,需要把“实心实意服务企业、将心比心服务群众、提速提效服务基层”精准高效地落到企业、群众、基层急需处。
正如市委书记丁纯所言:凡事主动向前一步、多干一点,才能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凝聚“黄山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项目建设
作风建设不是目的,以作风提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在2025年工作谋划中,各地均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
歙县县委书记汪凯在讲话中提出,“项目为王、投资为要”“招商引资一刻不能松、项目建设一天不能等”,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打一场轰轰烈烈的高质量项目建设大会战。
2024年,徽州区工业指标逆势上扬,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工业投资增长21.8%。今年,徽州区提出“加快扩园进程、深化低效处置、扩大产业集群、加快数实融合、推进两业融合”,要求“年度新增工业用地1000亩以上”“绿色软包装、高端装备制造、机车零配件产业集群3个细分产业集群今年产值均增长9%以上”等目标。
屯溪区把工作重点落在实施“工业母机产业集聚行动”上,提出力争2025年招引工业母机企业20家以上,工业母机产业总产值突破15亿元。
徽州区提出“大力推进‘3+1’地校战略合作,促进产业激励政策向科创聚焦、向研发倾斜,推出更多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组建更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黟县聚焦“2+N”产业,提出集聚发展光电、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壮大智能制造,升级竹木加工、丝绢纺织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新技术产业。
……
202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134亿元,同比增长5.9%。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实施,为全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立好项目建设这根“顶梁柱”,黄山发展的“脊梁”才能挺起来、硬起来。
关键词:营商环境建设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生产力。在注重项目建设的同时,各地提到最多的还是营商环境的优化。
黄山区“新春第一会”上,区委书记张旭提出,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着力打造“亲清太平、一‘企’成长”服务品牌,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来了不想走、投了还想投”。
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歙县提出,要突出法治护航,做到践诺守信,聚焦跨境贸易发展、外资项目招引、涉外服务供给等领域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企业要作出投资决策,一定是综合考虑资源、区位、市场、人才、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结果。”祁门县委书记胡梅元提出,要真诚地帮企业分析算账,给出企业到祁门投资的理由。“要注意与客商交往的细节,考察选地、洽谈协议条款、开展尽职调查等落地实质性工作要顶格提交、痛快拍板、尽早拿下。”
记者还注意到,在各区县会议上,民营企业家被奉为座上宾。“歙县对民营企业特别支持,营商环境也特别好,我们会继续努力,为企业和当地政府创造更好的效益。”在歙县会上,邀请到会的歙县工业企业税收贡献10强企业——黄山运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林说。
对民营企业家而言,当主角、站C位不仅仅是一份尊重和礼遇,更传递出各地支持民企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