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市委书记、市长共同揭开园区管委会门牌上的“面纱”,一个“剑指”千亿级的园区正式设立。
2月25日上午,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管委会揭牌仪式在太和县肖口镇举行。这个由界首田营科技园、太和肖口产业园融合而成的新园区,不仅承载着我市做大做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雄心,更有望成为在全球铅酸电池、全国新能源电池乃至电动车装备领域的产业“高地”。
打造千亿级产业的新园区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是经阜阳市委、市政府批准,由界首市田营科技园和太和县肖口新能源产业园整合设立,以新能源(电池)回收再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园区。
该园区将积极构建“1+1+1”的产业体系,即巩固铅、发展锂、谋划下一代,具体而言,就是持续做强铅酸电池循环利用基础产业、重点发展锂电池循环利用主导产业、前瞻布局下一代电池和电动车装备生产未来产业。
园区以积极打造“三地一区”为战略定位,即打造全球最大的铅酸电池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新能源电池创新发展制造基地、全国电动车装备智造基地和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园区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双千双百”发展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培育3至5家营收百亿元以上企业,谋划实施百亿元投资项目。
推进界首田营和太和肖口园区强强“合体”、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园区,市委、市政府筹划已久。
积极融入国家“双碳”战略布局,去年,我市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大力发展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为首的十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风电、光电、火电和热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七位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推进界首田营和太和肖口园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正是重要抓手。
2021年召开的阜阳市第六次党代会即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界首田营和太和肖口园区融合发展。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打造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两个千亿级园区。
2月25日上午,管委会正式揭牌后,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第一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随即举行,千亿级产业集群扬帆起航。
实现优势互补的强强“合体”
事实上,推进界首田营和太和肖口园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也是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携手共赢之需。
尽管隶属不同行政区域,但界首田营、太和肖口园区地理位置相邻,两者融合发展也有着深厚基础,特别是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上,一方有产业、一方有容量,双方各有优势与不足。
始建于2005年的界首田营科技园,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动力电池绿色循环利用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园区,已经形成以天能集团、南都电源、骆驼集团三大龙头为主的铅酸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产业和以华铂新材料、南都华拓为龙头的新能源电池综合回收利用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园区强化技术革新、环保治理和产业链条延伸,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去一只新电瓶”的闭合式循环。去年,园区实现总产值350亿元。
发展新能源产业基础牢固、优势明显,但界首田营科技园也有着自己的“烦恼”。该园区负责人王文永告诉记者,园区总体面积已达到一定规模,未来发展空间所剩无几,发展范围和方向也有待明确,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园区企业谋发展、上项目、增投资。
而作为“好邻居”的太和肖口产业园,不仅拥有着国家核定排放总量这一重要的储备资源和可观的发展空间,未来还将继续拓展合金和塑料综合利用等产业。
“推进界首田营和太和肖口园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设立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同时也有利于园区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太和肖口产业园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跨行政区域融合发展的未来样板将两个隶属不同行政区域的园区整合,如何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答案已经揭晓。
阜阳首太新能源产业园管委会首任主任刘斌告诉记者,管委会按照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招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五个统一”和属地户籍不变、行政区划不变、产值统计不变、社会管理不变、人事关系不变“五个不变”的要求成立。以成立为新起点,管委会将认真落实好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攻坚行动,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充分彰显既有特色产业优势,加强项目建设、强化“双招双引”、优化创新生态,升级做强铅酸动力电池产业链,积极拓展锂电池产业链,着力打造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同时,阜阳市直相关单位将加强服务指导,科学制定产业园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做好水电气、人地钱、环评能评安评等要素保障,努力为产业园发展建设保驾护航。
界首、太和也将把首太新能源产业园的事切实当作自己的事,积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跨行政区域融合发展的高水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