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

首页>地方频道>阜阳

城市软实力撑起美好阜阳“精气神”

  兔年新春刚过,阜阳各项工作紧锣密鼓: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企业家日活动、细而又细调度重点项目编制……阜阳市上下以“起步就是冲刺”的劲头,朝着皖北“三个排头兵”目标迈进。

  经历三年疫情防控,这座城市韧性十足、成绩喜人:进入全国制造业百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三个百亿”行动取得突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成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城市“烟火气”迅速回归,消费市场、文旅市场、项目建设等迎来“开门红”……

  城市硬实力持续提升背后,是阜阳在软实力上的持续发力——讲好阜阳故事、激活文化渊源、创新城市治理,当下的阜阳正从一个城市、一个地名、一段历史,成为一种温度、一组力量、一幅奋斗图景,赢得更多关注与赞誉。

  厚植人文底蕴,美好阜阳阔步前行

  兔年新春佳节,管仲老街火爆出圈——各级媒体持续关注、八方来客纷纷汇聚,伴随着花鼓灯、皮影戏、民俗表演等欢乐上演,管仲故里颍上再次绽放出璀璨光芒。

  不仅仅是颍上县。在阜阳城南,新晋“网红打卡地”阜阳博物馆新馆热闹无比:大批游客穿梭于2000多件精品文物间,品味悠久的阜阳历史文化,参与博物馆寻宝、文博小课堂等精彩活动,让2023年的春节有了更多文化味儿。

  “最喜欢新馆的文创IP‘呆呆龙’,运用商代龙虎尊纹饰,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摆件,有趋吉避凶、永葆平安的寓意。”疫情三年未返乡,今年春节再回阜阳,市民邹静惊喜满满:“变化真大、家乡真棒,这里有阜阳独有的故事。”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

  作为老庄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管子文化的起源地,阜阳近年来以讲好阜阳故事为重要抓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取得了较好成效。

  传递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阜阳近年来积极举办管子文化·旅游节、民间杂技艺术节等,让更多人走进阜阳、了解阜阳、喜欢阜阳;注重非遗传承与保护,阜阳柳编、彩陶等非遗发展壮大,在省内外取得了较大影响;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全市6家企业获评国家、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歌曲《校园变变变》、太和清音《雨花英烈》、梆子戏《风雨王家坝》等作品备受关注,全市获文艺奖87个,230余幅(件)作品入围国家、省级展览,居全省第三……

  文化滋养生活,服务改变生活。过去的一年,阜阳在全省率先打造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成城市阅读空间54个;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全新的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文化馆、阜阳大剧院等交付使用,进一步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

  以文化为依托,阜阳故事更好传颂——阜阳“名小吃”品牌持续做大做强,城市IP塑造推广计划启动实施,“两个西湖”对话让颍州西湖受到更多关注……正如当下很多人的评价:今天的阜阳美好汇聚,城市愈发厚重有味。

  借势用势强势,好口碑积聚软实力

  “皖”风浩荡,阜阳起“舞”。

  在前不久召开的省两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充分肯定了阜阳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对阜阳下一步发展寄予厚望:阜阳要在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前提下,在皖北“两个加快”中力求实效,在安徽“全力拼经济、推动高质量”中力争上游,并提出,阜阳要勇当皖北“三个排头兵”。

  省委对阜阳发展十分看重,持续提振着阜阳发展信心,也为城市跨越腾飞注入了力量。一如各方关注的目光:当下的阜阳,形看好、势看好,发展逢天时、占地利、聚人和。

  阜阳有好的局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阜阳,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也有阜阳,战略红利交汇叠加,“公铁空水”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更是让这座城市四通八达、汇聚各类经济要素,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

  阜阳有好的位势:近10年,经济总量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上升74位,在十个发展最快的城市中排名第二,稳居全省第四、皖北第一。不仅成功进位GDP全国“十快”,而且在先进制造业、城市基础设施、金融竞争力等多个领域上榜全国百强。

  好形势带来好形象,好形象赢得好口碑。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阜阳近年来深入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追赶型发展战略。随着“全球首条”“全国首个”在这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一批百亿项目、百亿企业、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加快成长,阜阳进入了积厚成势、加速追赶、全面振兴的新阶段,成为更多人愿意主动来、来了不愿意走的城市。

  来了不愿走,是这里难事不再难。一年多来,依托“两有三解”平台,我市创新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已累计为群众解难解惑141万件,不仅实现了问题诉求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群众期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也有效促使涉阜负面舆情占全省比重由2020年初的22%下降至目前的4.5%。

  来了不愿走,是这里好口碑汇聚。注重闪光点正面宣传,阜阳正面报道占全省比重由2020年初的7.2%上升至目前的19.8%,国际媒体正面宣传报道全省排名靠前。

  首创首成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市级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达40%;涌现先进典型1200余个,“中国好人”123人、“省级好人”156人,总数居全省前列;阜阳进入全国制造业百强市,界首、太和进入全省制造业10强县……“文明阜阳”“好人阜阳”“制造强市”等城市名片愈发闪亮。

  拥抱“诗和远方”,精气神托起新愿望

  《春驻颍淮总芬华》《祝福你,第二故乡阜阳》《幸福要靠双手去创造》……过去的一年,在阜阳各级媒体上,“爱阜阳大声说”栏目,受到了广大在外阜阳人、在阜“新阜阳人”以及来阜客人的共同青睐——大家以不同的笔触讲述阜阳的故事,以拥抱“诗和远方”寄托对阜阳的期盼。

  提振精气神、提升软实力,近年来的阜阳真的很“拼”。

  2021年10月,为了更好培厚乡土平原、激活文化渊源、勇攀精神高原,阜阳与上海合作,成立了长三角首个跨区域全媒体中心,通过“坐着高铁看长三角”全媒体新闻行动,持续传递阜阳的好声音。

  组建“政能量”“爱阜阳”等12个工作室,视频号推出“100万+”稿件1675篇(条)、“1000万+”稿件352篇(条)、“1亿+”稿件13篇(条)。阜阳新闻网抖音平台累计播发量41亿次,粉丝961万,位居全省同类抖音号前五。

  ……

  软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不在一年半载,而在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围绕继续讲好故事,把阜阳优势、阜阳现象、阜阳经验打造成亮丽的城市名片,我市已制定并实施提升阜阳美誉度、提高城市软实力“双提”方案,着力形成与现代化美好阜阳建设、与阜阳城市圈发展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

  强化媒体联动,我市与澎湃新闻、新华网长三角频道合作打造“沪阜相成”云会客厅,与苏州日报社合作开办“城市之间”新闻栏目,与天目新闻客户端合作开办“两个西湖对话”专栏,以宣传文化一体化助推两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计划通过实施好‘六个一’,更好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推动阜阳软实力与硬实力互动并进、美誉度与贡献度同步提升。”市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具体说来,就是要凝练弘扬一组彰显主流价值的新时代阜阳精神,系统开展一套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谋划推广一批高显示度的文化标识和品牌,开展一系列阜阳城市圈、朋友圈文旅推介合作,培育涌现一流文化作品和文化人才,统筹推进城乡一体的文明创建。

  汇聚澎湃合力,才能快步疾行。新时代的阜阳,正以突破进阶的力度、克难攻坚的韧劲、文明进步的温度,让“走千走万还是淮河两岸”景象更加闪亮动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