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阴区不断聚焦淮阴产业发展全过程法治服务需求,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法律托管”工作,创新服务机制、研发服务产品、优化服务方式,为龙头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精准帮扶,提供“顾问式”法律服务。依托产业链+法律服务平台,将法律服务纳入“淮阴产业振兴”计划,强化对龙头企业的“结对式”帮扶,与淮安市金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恒晟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服务协议,从蔬菜种植、农产品生产销售、研学体验的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环节,实施全周期法治护航。
整合资源,打造服务体系“一盘棋”。根据农业产业的法律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为黄瓜实验基地、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纠纷调解等定制化法律服务。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防范合同风险。同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法律风险,对于在产业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纠纷,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和纠纷解决服务,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服务送上门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深化以案释法,有效提高淮阴产业主体学法、用法能力。法治体检活动开展以来,解答法律咨询150余人次,组织开展法律讲座14次,获得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优化服务,提升法律服务“软实力”。强化服务全过程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相关人员整改落实,并通过电话、微信、走访等方式进行回访,形成“闭环式”服务链条。完善问题汇集、问题交办等机制,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难点重点问题,纳入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清单,横向联动农办、经发办等单位,同时引入人民调解等多方力量,形成多元协同链条。今年以来,帮助开展淮阴购销合同审查3次,发放资料5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