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比直接买价格还贵、退差价标准不一……11月3日,多位市民与记者讲述了今年“双十一”的购物遭遇,复杂的优惠政策遭到市民吐槽,很多市民表示,不再过度关注“双十一”。
优惠规则让人眼花缭乱
今年“双十一”,市民赵女士在网上看好了一款当时售价为1619元的羽绒冲锋衣,便早早放入购物车。11月2日打开购物车发现该件羽绒服冲锋衣的售价不但没降,还直接飙升到1999元。
“当时上涨的不只是价格还有我的血压。看到价格后我第一时间联系客服,客服说可以按照之前的价格给我,但是要收到货后给个好评。”赵女士说,幸好看到了之前的价格,不然等“双十一”下单不但没有便宜,反而更贵,就吃了哑巴亏。
市民刘女士在网上看好了一双加棉运动鞋,支付了50元订金,11月1日支付了尾款,一双鞋实付了399元。但是刘女士的一位亲戚没有走先付订金再结尾款的流程,直接付了364元购买了此款运动鞋。
“最后我拍下来的价格还贵了30多元,那我付订金有什么用呢?”刘女士说,和客服沟通了解到没有领取优惠券,算来算去很麻烦,最后选择了退货重拍。
记者采访多位市民发现也有很多市民反映类似遭遇,很多市民直言“价格漂浮不定,真是气人。”
除了预售比直接买还贵,还有市民表示退差价标准不一。
高女士向记者吐槽,“双十一”前,其购买了一款斜挎包,实付320元,商家表示保价“双十一”。10月30日,该平台“双十一”活动开始,同款斜挎包凑单后显示实付款需290元。高女士向客服提出退差价,客服要求重新下单后不付款,核实后退差价。
记者了解到,每个商家退差价的标准不一,有的要求提供原订单截图、申请退差价时的价格截图,有的则要求确认收货好评后才退差价。
“虽然价格只差了30元,但是能省则省。”高女士告诉记者,此次“双十一”购物,她还屯了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价格相对稳定实惠。
消费者拼手速欲望降低
11月11日还没到,市民李女士已经收到了一批“双十一”的货。她10月25日在淘宝买了预售,10月31日付尾款,11月2日收到货。
“我记得大学期间‘双十一’还是拼手速的时候,半夜不睡觉守到凌晨线上下单抢购,半夜宿舍楼还会有人呐喊抢到了,抢购气氛非常浓厚。”市民李女士介绍,现在很多网购平台推出了预售,让消费者先付订金再结尾款,不到“双十一”货就能收到。
“现在就可以享受到‘双十一’的优惠了,这段时间我都已经把‘双十一’需要买的物品在网上提前买好了。”市民王先生说,前几年“双十一”当天身边的人都在熬夜、抄作业式购物、微信群组队游戏,甚至家门口的快递都会爆仓,今年感觉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11.11这一天,不再具有特别大的意义。
“剁手”前要货比三家
记者联系到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主任肖玉娜,她表示,购物时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不要贪图便宜登录陌生网站或者点击不明链接进行交易。更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的微信、QQ等进行私下交易,以免吃亏上当。
肖玉娜还提醒广大市民,对于商家作出的“特价”“清仓价”“全网最低价”等宣传不要轻信,购买前货比三家,对是否有实际优惠进行评估,警惕“明降实涨”等价格陷阱。
收到商品时,应当“先验后签”,尤其是贵重物品和易碎品。遇到快递商品损毁或者与约定严重不符的,消费者有权拒签。此外,还应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向商家授权;注意留存购物证据,为依法维护权益提供保障。(记者 曹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