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位于丹徒区世业镇的茅以升纪念馆新馆正式开馆。记者走进这座崭新又厚重的纪念馆,探访茅以升先生为国家、为桥梁事业奋斗的人生。
进入纪念馆大厅,一组长江江苏段标志性桥梁立体雕塑惊艳了整面墙壁。桥梁属性的氛围感,在入馆之初就已拉满。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段纪念馆的前言,也是从“桥”引入的。
向内迈步,一座茅以升坐式铜像映入眼帘。这座坐式铜像和背后墙上的“人生征途 桥梁以渡”八个大字交相辉映。一组由数字构成的墙壁,记载了他一生的串串荣光——12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和指定担任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人民大会堂结构设计方案审查组组长和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任中外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3次接受毛主席和周总理亲笔签名的任命书,获得过3项国际学术荣誉奖项;共出席6届全国政协会议、全国人大会议;担任过5所知名学府的教授、院长、校长……一个个数字看似普通,背后的分量重得惊人。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新馆的故事“锦盒”层层开启。2006年,润扬大桥展览馆暨茅以升纪念馆落成。场馆累计接待各类参观者40万人次,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为了进一步加强茅以升文物的征集、保管、陈列、宣传和茅以升相关历史藏品的研究工作,2023年,在市政协的推动下,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和润扬大桥公司共同推进茅以升纪念馆的改造升级工作,发起成立茅以升纪念馆理事会。此次改造升级后的展馆设置了“求学追梦”“科技报国”“教育科普”“情系祖国”四个篇章,收藏茅老的遗物达4大类、2000余件。
第一章“求学追梦”区域细致展示了茅以升童年时的教育启蒙和少年时接受的新式教育对其人生的影响——7岁入学南京思益学堂(被誉为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学习,因南京秦淮河上文德桥断裂伤人的不幸事件,从此萌发建一座好桥、大桥的愿望。自此,茅以升和桥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说第一篇章是“追梦”,那第二篇章就是“圆梦”。在“科技报国”区域,展示了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的不解之缘——他受命建桥、忍痛炸桥、立志复桥的故事令人动容。从建桥到开拓土力学,再到受命引领铁道科学研究院,茅以升矢志报国的火热初心和果敢担当是这一篇章的亮点。
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在展馆的第三篇章,数十张聘书记录着从1920年起,茅以升培育科技人才的脚步。在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套茅以升使用过的家具,一张书桌、一张藤椅、一组柜子、一部轮椅。家具样式朴素,但有了使用者的备注,让观者心中不由升起敬仰之情。
“我在90岁工作了65年。我当发挥最大的能力,为党服务、为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具体地说,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为大陆和台湾实现统一贡献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展馆最后的“情系祖国”篇章,开篇就是茅以升在90岁高龄说的这样一段话。这位90岁的老人,为祖国奋斗一生,他的初心,依旧如少年时那般清澈执着。
1987年10月12日,92岁高龄的茅以升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毕生夙愿。茅以升去世后,镇江市多次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表达缅怀之情,更将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镇江人民的心中。
“人的一生,不知要走过多少桥,在桥上跨过多少山与水,欣赏过多少桥的山光水色,领略过多少桥的画意诗情……”少年立志为人民修桥,一生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呕心沥血,茅以升的人生领略过千般桥梁风景,更在共和国的科技史上留下诸多灿烂笔触。相信,走出纪念馆的人们,也定能在心中架起一座属于自己的桥。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还设置了桥隧文化专区,其中不但有中国桥隧发展历程介绍,还展示江苏桥隧科技自立自强历程。在显眼位置,更展示着中国世界级桥隧集群,上面记录着:世界跨径排名前10位的悬索桥,中国有8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斜拉桥,中国有9座;世界排名前10位的盾构隧道,中国有9条;世界排名前10位的钢拱桥,中国有7座……众多“中国桥”,正是成千上万中国桥隧工程师继承茅老技术先驱理想与中国桥隧意志的最好体现。这里还有多个三维展示区域,参观者不但能了解从桥隧联通江河湖海的作用、看到三维模拟的桥梁建设过程,还能完整了解桥梁结构体系和盾构隧道技术,从图片到实物,科普属性“满满”,值得“打卡”。(记者 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