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技术改造项目加快实施,产能得到提升;生产线上,机械手臂上下翻飞,设备更新“更”出新动能……
眼下,嘉兴市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正在火热推进中,在拉动制造业投资,扩大内需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带动全市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设备“上新”提高生产效率
走进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股未来气息扑面而来。各种类别的机器人“手舞足蹈”,有的切割零件,有的焊接作业……
“总装车间的装配三、四产线去年8月完成自动化改造,这两条线是最先改造的。”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邹文忠介绍,每条装配线新增自动化设备20余台,实现生产线自动化与数字化的融合。“经过改造后的装配线人均装配日产量提升了15%以上。”邹文忠说。
总装车间的成功改造,拉开了各车间改造提升的序幕。
今年2月,公司又完成了2条生产线的改造,今年3月,又新增1条自动化生产线。5条自动化生产线总投资1.5亿元,购置国内外先进的压缩机专用加工和生产设备70余台(套)以及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数智化装备的加入,生产线的更新,让加西贝拉进入了生产快车道。生产效率提高57.14%,运营成本降低30.2%,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3.6%,产品不良率降低37.9%。今年上半年,加西贝拉实现产值30多亿元,同比增长超20%。
谈起其中的关键,邹文忠爽快地总结道:“设备更新,绿色生产,智能制造。”
今年初以来,加西贝拉通过实施制造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定期开展装备制造(压缩机)产业链座谈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同步改造,破解产业信息系统割裂、数据共享难、协同效应差等问题,打造更加高效、绿色、智能的产业链生态。
对于位于秀洲区的嘉兴市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而言,设备更新也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近几年,嘉兴市天之华喷织有限公司不断进行设备更新,向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发展。企业年产10800吨高品质差别化纱线数字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0185万元,利用现有厂房,引进27台最新一代涡流纺纱机,配套国内先进的清梳联、并条等智能化、连续化纺纱设备,淘汰24台老的涡流纺纱机,同时打造涡流纺HOS智能管理系统为基础的数字工厂管理平台。
技改后,生产率提升了30%,产品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产值增加5倍但用工人数基本不变,构建了自动化生产线和HOS数字化系统,搭建全自动设备安全机制,使生产更安全。
自今年3月份启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以来,嘉兴开展设备更新专项攻坚。加快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步伐,各地根据自身产业特点,聚焦化工、纺织、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金属制品等重点行业,深入开展需求排摸,精准制定分类分行业政策措施,力争全年新增设备改造投资50亿元以上。
支持企业围绕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通过购置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先进适用设备,淘汰落后低效设备,推动设备更新升级,全年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2500台以上。
高效协同打好“组合拳”
今年,全市各地差异化编制设备更新需求清单、优质装备供给清单、项目融资需求清单,有针对性开展银企对接、供需对接、政策宣讲、专题培训等活动,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以更新换代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为给企业设备更新提供有力支持,嘉兴出台了《嘉兴市推进制造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举办全省工信领域首场大规模设备更新“十链百场万企”对接会,目前开展对接会50场,参与企业1111家。
上半年,嘉兴启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278家,年度启动率100.6%,改造完成1047家,年度完成率82.1%,完成率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编制《嘉兴市高端装备供给清单》,共涉及高端装备503项。发布高精密数控机床、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三期首台(套)装备产品推介目录,线上推广迈兴途、津上精密、凯乐士等一批优秀产品。今年上半年,全市消费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355.9亿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面上3.2个百分点。
“更新”的持续升温,一方面得益于政策、资金支持的持续发力。嘉兴成功入围国家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获得国家专项财政支持3亿元。持续争取中央专项再贷款政策,列入首批设备更新再贷款项目20个,对应融资需求54.6亿元,占全省比重13%。
前不久,嘉兴市制造业项目融资对接会在南湖区召开,20余家企业参加。现场,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进行了“专场推介”,详细介绍了该行制造业专项贷款等金融服务政策和产品,为搭建银企对接“桥梁”,精准“浇灌”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
另一方面,设备类企业带来市场机会,新的设备需求能够促进设备企业技术和产品升级,又引发这些企业对高端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催生新质生产力。
“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能拉动有效投资、激活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鼓励企业把握政策契机,争取“两新”领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