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下一个三十年发展蓄势赋能,苏州工业园区以前瞻性战略思维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昨天(6月14日),苏州工业园区高等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会举行,明确将进一步发挥高校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高校对产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力和支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作为苏州名校名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者,园区早在2002年就在独墅湖畔建设苏州研究生城,并依托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吸引33所中外知名高校(研究院),在校生规模约8万人,教职工约6500人;集聚了15家“国家队”科研院所,5000多家科技创新型企业。
围绕产业经济发展主线,多年来,独墅湖畔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产业发展为核心,高端人才为引领,大院大所集聚为支撑,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方向的发展之路,生动实践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的发展模式,助力园区实现从“制造基地”到“创新高地”的华丽转身。
今年是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面向未来,园区将坚持高标准支持高校发展,持续优化校地合作机制,探索政策支持与产出贡献紧密挂钩机制。同时,结合苏州“1030”、园区“623”产业体系,不断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打造一流学科、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谱写名园名校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园区将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鼓励高校持续加大国际一流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用好园区丰富的科技领军人才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发挥企业引才育才用才主体作用,助力引进和培养更多“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园区将坚持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全力支持区内高校创建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或设立校本部国家级平台分支机构,加强与“一区两中心”等科创平台合作,推进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全力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平台,打造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园区将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全力支持各高校在园区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等成果转移转化机构,遴选高价值专利和先进技术进行接力孵化培育,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等载体作用,加强高校与招商载体、企业、科研院所的精准对接、横向合作,鼓励高校用好校友会等渠道,吸引海内外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全力支持高校、企业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现场,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蒙纳士大学(苏州)科学技术研究院、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获颁“苏州工业园区2023年度优秀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