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外,温暖如春。会场内,生机盎然。
这份生机,蕴藏在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热烈讨论的生动场景里,特别是连日来围绕报告中“改革”“创新”“新质生产力”等主题建真言、献良策,字字饱含深情、句句催人奋进。
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加力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发展动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有效释放发展活力。
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
企业有活力,发展才有动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持续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并多次提及助力企业发展的相关计划与举措。在代表委员看来,这充分体现了服务企业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市人大代表,永兴特种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高兴江,对报告中提到的“政企恳谈会”这一常态化交流平台赞不绝口。他建议,政府应依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创新能力、市场前景以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潜力等多维度指标,筛选出真正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确保有限的政策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从而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来自工商联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谈聪,是一名企业家,也是长兴县总商会副会长,平时和许多企业家都有交流。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法护营商”改革,他深有感触地说,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这项改革必不可少,“希望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相关部门能有效整合各类涉企检查,持续推广执法监管‘一件事’场景应用,优化涉企案件审理流程,强化企业产权全链条保护”。
代表委员认为,优化营商环境需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合力,只有协同作战,才能打造高效、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湖州作为一座具有改革基因的城市,更应该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政府敢为推动企业敢干,让湖州大地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特别是要发挥财政金融和国资国企领域改革、土地改革等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德清县莫干山镇仙潭村是全国集体土地入市的改革第一试点,通过改革手段,把一个“空心村”变成了民宿集聚区,目前有民宿166家。市人大代表、仙潭村党总支书记沈蒋荣认为,乡村振兴事业大有可为,要打好“乡村牌”,就需要在深化改革攻坚、激发动力活力上取得新突破,比如联动周边村做总体规划布局,让产业可持续发展。
除了经济体制改革,其他重点领域特别是民生领域的改革话题,也是代表委员的关心关切。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公立医院改革连续6年领跑全省”,市政协委员、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宇丹做了标注。她表示,要把市两会精神带回医院,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能级,在妇女生育力保护、儿童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方面形成全链条的健康管理,同时希望医保等部门发挥“三医联动”机制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代表委员坦言,当改革向纵深推进,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全力攻坚求实效。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说到“改革”,自然绕不开“创新”。不少代表委员在交流时提到了“新质生产力”,大家谈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产业发展。
“前段时间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年度报告发布,湖州在全国11个示范区中再一次脱颖而出,连续两年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这是对我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认可。”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晓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打造创新湖州的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工程为载体,做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改革文章,做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长三角科创枢纽城市、南太湖科创走廊三大关键支撑,全力以赴在政策争取、平台赋能、科技招商三方面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
对于来自企业的代表委员来说,“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只有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才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这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市人大代表、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翟忠杰说,“期待政府能进一步出台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提供与更多高校面对面交流机会,促进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转化。”
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代表委员对争当改革促进派、实干家的决心和对改革成果的强烈憧憬。相信,只要大家勠力同心、再接再厉,必将会推动湖州进一步释放发展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