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台州市委党校:精品课全省地市第一

台传媒记者林雅婷

“把马克思主义的高深理论知识,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讲出来,听得很有兴趣,受益匪浅。这个课程确实不简单。”日前,在台州市2025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修二班,提起刚上完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其时代启示》这一课,学员龚觅这样说。

党校课程政治性强、理论性强、专业性强,如何有效提升课程的生动性和可听性,逐步提升教学质量,是市委党校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我们认为,精品课程建设是党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抓手。我们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牵引,打造核心课程体系。”台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育长袁小燕表示,“2024年,台州市县党校在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评比中4门课程获奖,其中精品奖3门,获奖数居全省地市党校系统首位;在全省社院系统‘好课程’评比中2门课程获奖,获奖数位居全省前列;2门课程分别入选省委组织部‘好课程’、省委党校‘浙里好课’,实现省级精品课程评比所有赛道获奖全覆盖。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在我们系统历史上还属于首次。”

全程雕琢 “精”细磨质量

薄发需厚积,磨砺出精品。市委党校在集体备课、新课试讲、课程打磨三阶段全流程精心安排,反复锤炼打造精品课程。2024年,围绕“亲清政商关系”“台州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等重点专题,该校开展跨教研室、跨部门集体备课,以团队力量助力课程攻关。

“集体备课首先从讲稿入手,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同事协助指导,文稿一段一段读、一句一句磨,课件一页一页审、一张一张改。”回忆起磨课的过程,经济学教研室老师类杰仿佛历历在目。在团队的协助下,她的专题课《全面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成功入选省社院“好课程”优秀奖。

一堂专题课能不能称作精品课程,既要得到学员好评,也要获得同行专家的肯定。为此,台州市委党校严把试讲的质量关,按照集中说课和试讲各15%的淘汰率、校外专家担任评委不低于30%的比例要求开展评审,确保试讲环节真正选出优质课程。

“我们以开展处室争先创优评比为契机,把精品课作为重要评比指标,激发各教研室造精品的内生动力,鼓励各教研室组织不同层面的集体备课,着力提升磨课‘含金量’。”台州市委党校教务综合处处长林鹏里介绍。

服务大局 “精”心选方向

以课程为载体讲好台州故事也是党校的一份政治责任。对此,市委党校成立特色课程攻坚小组,实施地方特色课程体系化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民营经济、大陈岛垦荒精神、和合文化三大特色资源开展课程研发工作。

李金花是攻坚小组的成员,负责开发大陈岛垦荒精神课程。她首次尝试研发垦荒精神访谈课,以一种更为直观、更有感染力的形式展现垦荒精神的薪火相传。为此,她遍寻“垦一代”“垦二代”,挖掘垦荒故事,精心设计课程。“大陈岛垦荒精神是流淌于台州人血脉中的‘基因’,以访谈的形式授课,让垦荒队员‘现身说法’,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让垦荒精神直抵人心。”李金花说。

近两年来,在市委党校牵头组织下,市县两级党校教师全力打造主题主线突出、富有时代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目前已形成每个特色课程至少有1门省级精品课、1门市级精品课及若干门专题课。

除此之外,市委党校还紧贴新时代党校工作需要和学员培训需求,重点加大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课程的开发力度,创新教学形式,用“精品”意识促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组织革新。

健全机制 “精”准优保障

成绩背后,制度是有力保障。为了有效打造精品课程,市委党校建立教学与科研选题事前研商机制,从校级层面规划推动教学、科研、咨政三者同谋划、同落实、共促进,推动教学科研“一体贯通”、案例成果“一例两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对产业平台升级、缩小三大差距、城市建设更新等有教学成果转化价值的科研课题,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打通“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生产链条。

精品课程的建设,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市委党校充分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平台、载体,拓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结合教师的学科背景、个人专长兴趣等,该校深化实施“金马新才”强基、“一江青年”攀高、“大岳名师”引领三大行动,以新入职教师为主体组建金帆研习社,系列化设置成长学堂、业务讲堂、前沿课堂等平台载体,构建全链条、阶梯式师资培养模式。同时鼓励年轻教师走出党校校门,前往乡镇及部门挂职锻炼,为提升授课能力赋能充电。近年来,平均每年有近10名教师在一线挂职锻炼。

“得益于党校搭建的各个平台,我感觉自己成长很快。去年我到行政服务中心挂职锻炼,看到了很多生动实践,这对我上好课、做好科研都有很实在的帮助。”市委党校法学与公共管理教研室教师林杭锋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