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新华社关注苏州高新区国家级非遗项目

在江南水乡的柔波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近日,新华社的镜头再次对准了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的苏州高新区。苏绣,以其精湛的技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苏绣,苏州刺绣的简称,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针一线,一沉一浮绣造出2000多年的悠长岁月。一架绣绷,十指春风。一根根细若发丝的绣线在绣娘手中被赋予了生命,演绎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山水风光与人物故事。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苏绣在一代代传承人手中接力,无论是人物肖像的简针绣,还是现代光影图片的色彩表达,再到AI设计转化为刺绣图案,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匠心与创新。

老一辈的技法经验与年轻人的创新热情相结合,不断激发苏绣在新时代的活力。在传承中坚守,在创新中发展,于一针一线间描绘出苏绣新的故事。

作为苏绣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苏州高新区有着深厚的苏绣文化底蕴,历经2000余年的发展,苏绣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仍旧焕发活力。近年来,高新区不断激发非遗苏绣的创新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弘扬苏绣文化的多元方式,构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高地。连续多年举办刺绣主题艺术活动,为刺绣文化的成果展示、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发布全国首个刺绣数字云平台“云上苏绣小镇”,上架“苏绣数字藏品”,助推苏绣产业数字化转型;成立中国刺绣研究中心(苏州),借助高校学术力量,促进中国刺绣的创新发展与社会发展多元融合;上线苏绣版权数字平台、成立苏绣小镇版权服务交易基地,出台多项苏绣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措施,为苏绣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高新区拥有刺绣从业人员8400余名,先后培养出了2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美术名人,以及百余名高级职称刺绣专家,形成苏绣发展的多层次人才梯队。

妙手银针,绣丝韵万千。在苏州高新区的这片热土上,苏绣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未来,还将以更加多元、时尚的面貌走向世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传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4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