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三驾马车”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进入下半年,句容华阳街道各大项目轮番开工。深国际·句容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京华酒店总投资3亿元;江苏南大紫东医院项目总投资4.9亿元……截至目前,街道在手在谈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1个项目签约开工,开展“双招双引”29次,洽谈推进新项目7个。产业项目的落户,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绘就乡村新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底色与基石。走进华阳街道下甸村山芋地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盏盏精致的花灯、一排排典雅别致的小楼、一条条整洁有序的村道……如今,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花灯为抓手,以非遗文化“入题”改造而成的山芋地,彰显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独特魅力,一盏小小的花灯点亮了乡村的“万家灯火”。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是此刻山芋地的真实写照。“村子里宛如一幅‘灯彩、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场景,我们如同爱自己的小家一样,越发爱自己的村庄,相互间还有点‘较劲’,竞相维护村里的美丽环境。”山芋地村民许晓红一说起村子,脸上不经意露出了笑容。

“街道一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提升生态环境底色为抓手,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华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益介绍,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在华阳街道如火如荼进行着。新坊村以“老鹅一条街”闻名,去年11月,作为新坊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一部分的鹅园正式开放。清澈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树林、塑胶环湖步道以及随处可见的鹅元素,不仅成为周边村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也留住了食客的脚步;云塘村小北山自然村,处于街道特色农业产业核心区,目前已确定特色田园乡村打造方向及定位,正在积极规划推进中……华阳街道正逐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随着上世纪80年代第一棵桃树在华阳街道落地生根,“华阳福桃”逐渐成为街道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从“一粒种子”到万亩桃园,从单一种植到农旅融合,实现了华丽转身。

“辖区种植户有86家,种植面积近3000亩,年产值2000多万元。在专家及种植示范户的引领指导下,农户的种植技术显著提升,亩产值最高翻了2倍。”华阳街道桃业协会会长吴兆亮说,目前“华阳福桃”品牌效应已辐射到南京、常州等地。街道也先后成立了句容市华阳街道桃业协会和句容市华阳福桃专业合作联社,进一步促进规范化种植、统一化销售和精细化品牌打造。

“2023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100万元,增收效益200万元,带动效益300万元,成员人均增收4000元。”吴兆亮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新、奇、特的草莓、葡萄、桃、梨等新品种种植规模,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农旅场所,为发展全域旅游、农民增收而奋斗。

此外,2009年1月注册成立的华阳街道下甸果蔬专业合作社近年来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23年年底,新成员总数250人,实现年销售额超1150万元。如今,在华阳街道,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方面的特色产业相继涌现,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人才汇聚点亮乡村未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华阳街道吸引了一批批怀揣农业梦想、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农人”回归乡土,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

“桃二代”杨德亮通过有机质改良土壤,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老桃园焕发“新生机”。他先后建成了新品种试验示范园3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亩、避雨栽培大棚15亩,他还免费为周边种植户传授种桃经验和技术,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带动周边50多名农户栽上新桃,尝到了农业致富的甜头。

2012年,大学一毕业,王一龙就毅然回乡接手父母的蚯蚓养殖场,并实现线下向线上转型。如今,王一龙将养殖规模从原来的7亩扩大到100余亩,年产蚯蚓7.5万公斤、蚯蚓粪2000-3000吨,带动了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他申报了两项蚯蚓养殖个人发明专利,并与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建立供销和技术合作。

“我们积极为青年人搭建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农村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可。”华阳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严鑫表示,将进一步构筑现代“新农人”储备“蓄水池”,打好培育“组合拳”,优化发展“生态圈”,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新理念、新素养、新技艺、新创新、新风貌等现代化“新农人”队伍,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慧民 唐探 周茉 徐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