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读书

他只痴迷于克里姆特、席勒等笔下的裸体,纽约展塞耶旧藏

   斯科菲尔德·塞耶(Scofield Thayer ,1889 -1982)是新英格兰羊毛商品的继承人,虽为企业继承人,但塞耶在文学和艺术上颇有造诣,他的至交好友包括哈佛大学E·E·卡明斯(E. E. Cummings 和牛津大学的T·S·艾略特(T. S. Eliot,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在自己担任主编和出版人的《日晷》杂志(Dial)翻译和发表了德国作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小说《威尼斯之死》(Death in Venice)首个英译本。

  1921年7月,塞耶来到维也纳定居,此后两年,塞耶因为轻微的精神疾病作为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研究样本,在此期间,他收集了600多件艺术品,其中包括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埃贡·席勒和巴勃罗·毕加索的裸体画作。1924年,他的部分收藏在纽约蒙特罗斯画廊(此时距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开馆还有5年)赢得了赞誉,但在塞耶的故乡,马萨诸塞州伍斯特艺术博物馆展出时却未受到青睐。

  20世纪20年代中期塞耶的疾病开始恶化,弗洛伊德的努力最终挽救塞耶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926年,他辞去了《日晷》的编务工作,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尽管在家人和公共机构的照顾下,塞耶在1982年去世,但早在1925年,塞耶写下遗嘱,遗嘱中称,除了一些奥布里·比尔兹利(Aubrey Beardsley)的画作外,所有艺术作品都留给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份遗嘱直到塞耶去世才公之于众,此后博物馆花费了近30年,才在塞耶庞大琐碎、良莠不齐的收藏中梳理出谱系。

  来自克里姆特、席勒、毕加索的艺术三重奏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布鲁尔分馆(Met Breuer)正在举行的《痴迷:克里姆特、席勒、毕加索的裸体画》,展出的便是来自塞耶收藏的53幅作品。此次展览由Met现当代策展人Sabine Rewald策划,展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并非幅幅精彩,同样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但从这些作品中不难发现,席勒虽为克里姆特的学生,但克里姆特微弱而犹豫的铅笔表达并未在席勒画中延续。作为展览主题的“裸体(色情)画”在展出的毕加索作品中并未真正点题,画面呈现的是阳光而并非性感,他的裸体画的情欲在晚年才更加明显,也许是对他年事的补偿。

  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像是一场三重奏,毕加索无可置疑地将人体视为太空中的物质,克里姆特线条下的女子像是薄纱被固定在飞机表面上,席勒则是以强大、狂热的线著称。这三位男性艺术家描绘女性的方式或被视为一种有启发性的立场,作为艺术家,他们似乎看到了整个世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3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