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读书

译不可译之天书,《尤利西斯》华语世界第三个译本问世

  现代主义的巅峰之作、20世纪“百部最伟大的小说”之首——《尤利西斯》迎来了继萧乾、文洁若和金隄译本之后在华语世界的第三个译本,这是乔学专家刘象愚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就开始起步,之后又集中精力、潜心翻译二十多年终成完稿的洋洋巨制。全文上下两卷,共1888页,4471个注释。更附赠500多页的翻译札记——《译不可译之天书》,不仅呈现了在注释里无法展开的详尽背景知识,更从翻译理论、翻译实践、译文字词句的对比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各译本的异同,是读者走进乔伊斯这部迷宫一般的“百科全书”的不二利器,更是乔学研究界期待经年的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讨论文学翻译的专著。

  二十世纪百佳小说之首,要终结一切小说的小说

  爱尔兰小说家、诗人詹姆斯·乔伊斯被公认为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最为深远的巨匠和宗师,甚至被誉为继莎士比亚后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在乔伊斯创作的众多作品种,《尤利西斯》是其文学功力集大成的代表之作,美国著名批评家哈利·莱文在评介《尤利西斯》的专著中赞誉其为“要终结一切小说的小说”。

  乔伊斯花费8年时间,写就了一部“天书”,这部作品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以荷马史诗《奥德赛》的象征结构总揽全篇,采用意识流、心理现实主义等多种现代主义手法以及游戏的笔墨,写了都柏林的勃鲁姆、斯蒂芬、莫莉三人1904年6月16日从早8时到次日凌晨2时许18个小时在都柏林的活动和精神历程,乔伊斯以都柏林和都柏林人为起点,将审视的目光推向了世界与全人类。

  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将革故鼎新的现代主义观念和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尤利西斯》具有迷宫般的、万花筒般的结构,融史诗、神话、民间传说、音乐、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心理学、自然科学为一体,形成了百科全书般的渊博。在叙事模式上,对现代英语采取了革命性的颠覆立场,书中的许多语法、句式、词语都突破了传统小说样式,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新字、夹杂着大量的俗语、俚语、外来语、双关语和文字游戏,大大增加了陌生感与艰涩感,也成为了翻译界的“不可译的天书”。乔伊斯自己就说:“我在书中设置了大量谜团,要弄清它们的真意,足够教授们争辩几百年了。”的确如此,现今对他作品的研究和解读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乔学,而小说的情节发生的日期6月16日也已经被确立为“勃鲁姆日”,全世界各地每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乔伊斯的作品在中国传播译介历史悠长,早在20世纪20年代,《尤利西斯》刚诞生之初就得到了诗人徐志摩的的赞誉、茅盾在《小说月报》上的介绍。1994年中国先后推出了萧乾夫妇的译本和金隄的译本。这两个译本问世后,曾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终于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又迎来了第三个重要的译本——刘象愚的译本。

  刘象愚先生自上世界80年代初以来就关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并开始研究、译介乔伊斯,1985年就曾翻译出版过《尤利西斯》的第三章,收入于《外国现代派小说概观》中。并且他遍阅了半个世纪以来前辈学者读解与研究乔伊斯的大量著述,如斯图尔特·吉尔伯特的《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乔伊斯好友弗兰克·勃金的《詹姆斯·乔伊斯和<尤利西斯>的创作》、理查德·艾尔曼的《詹姆斯·乔伊斯》等20多位中外学者的专著,为透彻地理解、细致地解析、准确地把握《尤利西斯》原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象愚先生此次翻译的第三个译本也是严谨地依据了三个《尤利西斯》的版本。1961年的兰登书屋版,这个版本以被当时学界认可的英国包德利海德版为底本做了修订重排,是当时公认的最佳版本;1986年的兰登书屋版,这个版本以1984年Hans Walter Gabler为首的学者团队出版的加兰版为底本修订重排,采用现代化的校编手段,对《尤利西斯》的手稿、各种校样和版本加以比勘甄别,出版后影响甚大;1993年的牛津大学版,以巴黎初版的785号本为底本修订重排。这三个版本是迄今为止最可信赖的版本,刘象愚先生对其中的异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取舍,并在注释中做了说明。

  对于《尤利西斯》这样一部独特而内涵丰富的作品而言,多个译本的出现是必须的,根据新发掘的材料、新的研究成果,译就新的译本,也是新的时代读者的期盼。

  翻译札记揭秘“天书”,让读者一窥翻译的门径

  不同于前两个译本,刘象愚译本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一本长达500多页的翻译札记《译“不可译”之天书——<尤利西斯>的翻译》,这本札记是刘象愚先生把在翻译《尤利西斯》20多年的时间里写下的300多条笔记按章编订成书,每章按可讨论的点逐条排列,每条下先列出原文,其次列出萧乾夫妇和金隄的译文,再列出讨论的文字,最后列上他自己的译文,从翻译理论到具体的翻译技巧、字句斟酌,全面讨论了像《尤利西斯》这类“天书”一样的现代派经典究竟应该如何翻译的问题。

  这本札记一无保留地展现了刘象愚先生在翻译上的独到见解,不仅是读者解读这部“天书”的有力帮手,而且也为有心从事翻译事业的人提供了一本“武功秘籍”,更甚者,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案例,为从语言到文化等不同层面的议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记者 黄彦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62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