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不能忘记2019年10月31日,第六个“世界城市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批准66座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南京被列入“世界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为什么是它?为什么是南京?它凭什么能够从一众城市脱颖而出,摘得这一桂冠?
7月3日,江苏书展第二天,一本叫做《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书籍亮相中心舞台。此书由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一批文化名家共同撰写,以大家小书的方式讲述了南京文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来龙去脉,试图全方位地向大众回答:“南京,何以担起“世界文学之都”的称号?
是全员参与的力量
根据《世界文学之都——南京》记载,“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是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评选项目之一。创意城市网络”下设七大门类,分别是文学、电影、音乐、手工艺、民间艺术与设计、媒体艺术和美食。
在南京2019年申报成功之前,全世界已有180座城市成为“创意城市网络”会员,其中包括28个“文学之都”。中国大陆当时有12座城市属于会员城市:4个“设计之都”(北京、上海、深圳、武汉),3个“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杭州、景德镇、苏州),2个“美食之都”(顺德、成都),1个“媒体艺术之都”(长沙),1个“电影之都”(青岛),1个“音乐之都”(哈尔滨)。
而“文学之都”一直空缺。
新书发布会现场,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主任袁爽表示,在她看来,南京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因为南京就是一座为文学而生的城市,“教科文组织在对南京做申报培训制度时,我们当时准备了几个门类,音乐、美食、设计等等,它都是很有实力的,
但是最终我们选择了‘世界文学之都’,这么一个特别符合南京城市气质的称号。
可申报的过程难度依旧困难重重,主要压力在于国际方面,28个“文学之都”里面有21个是欧美主流城市,最终需要得到他们的票数、他们的认可,才能成功获评,所以在2019年刚开始申报时,他们在国内并没怎么做宣传,“因为我们觉得成功率不高,毕竟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摆在那儿,但是在国际上的宣传还是特别认真的。
只不过背后历经的困难,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但是到了申报的中后期,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到这场文化活动中。除了一大批知名作家和专家学者,南京十多个专业协会、500余个文学社团和民间阅读组织、20余家新闻出版企业参与其中。在南京获评“世界文学之都”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给出了这样一个评语:
南京申报“世界文学之都”,不仅是政府主导,更是全员参与,把各方的力量发动起来。
其中还受到了海外作家的支持,比如诺贝尔奖、法国著名作家勒·克莱齐奥。
袁爽说,按照教科文组织要求,申报成功四年后会有一个终期审核,查阅南京这座城市是否符合“世界文都”标准,“但是我们成功之后就已经做了四年的规划工作,所以并不担心。”
本土作家谈南京获评“世界文学之都”
南京从不曾远离文学
“把南京作为文学之都,有的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文学地位比南京名气大的城市也有。但是我觉得南京之所以独特,还在于到过这片土地上的人。”南京作家王振羽说。他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在其中撰写了王安石、巴金两位文学家与南京的缘分。
他认为, 自古至今,南京被叫做金陵、建业、建康等,但从未远过离文学。
中国古代有情有独钟诵金陵的李白、乌衣巷口话诗豪的刘禹锡以及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大绝句的王安石等诗人;近代有求学南京向世界的鲁迅、六朝松下曾三载的巴金等作家;现代南京还有一些敢于去写反映时代、反映重大主题的文学家。
分享会现场,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女作家鲁敏也表达了她自己的想法。她在南京生活30多年,感受到的是城市浓重的文学气息,众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文学痕迹,“你只要谈文学,谈古典,谈诗词,谈审美,就可能会联想到南京。”在南京游历,你跑到秦淮河、鸡鸣寺、夫子庙,只要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走来走去,就很容易听到前辈们关于过去的回想,“
这些历史会成为写作者的养分,在某一天被全部激活 ,创作出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
她表示,“世界文学之都”落户南京后,她在跟外地作家朋友交流时,已经发现了一些变化,“以前大家都称北京是‘帝都’,上海是‘魔都’,现在讲‘文都’的人越来越多了,它可能真的会成为南京多种历史标签之后的,又一个世界性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