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AI人工智能助力我市传统农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AI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徐州作为全省农业大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农业科技方面有什么举措?

惊蛰将至,在新沂市马陵山镇陈楼村的广袤田野上,一场农业科技革命正在悄然上演。南京农业大学与当地合作开展的智慧农业项目,让传统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


在陈楼村的麦田里,种粮大户张浩正通过手机查看小麦生长数据。“现在种地真不一样了!”他感慨地说。借助南京农业大学自主研发的CropGrow作物生长模型,张浩的2000亩小麦实现了精准化管理。播种量从过去的每亩70斤降至20斤左右,播种深度精准控制在3—5厘米,亩产预计超过1200斤。

这一显著成效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力量。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肖浏骏带领团队在陈楼村建立144个小区试验田,通过采集土壤、气候、品种等多维度数据,对作物生长模型进行精准校正。“我们根据土壤条件和播种状况,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最优播种方案,既降低了种子成本,又提高了作物抗逆性。”肖浏骏说。


数据驱动精准管理


在马陵山镇智慧农事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正通过中耘智慧农事大数据管理平台监控麦田状况。多光谱无人机实时传回作物长势数据,传感器和气象站采集墒情信息,这些数据经过模型分析后生成“管理处方”。

“过去是大水漫灌,现在是精准滴灌。”张浩指着身后的一片麦田说。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每亩用水量精确到吨级。今年小麦播种预计每亩可节水60%以上,还能避免渍害发生。


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新沂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在粮食生产重点村镇建成12个智慧农田示范点,示范面积达35万亩。这些示范点不仅实现了农田环境、作物生产的全程数字化监测,还通过数据共享服务周边25万亩农田。

“智慧农业让传统农业实现了‘云管理’。”新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统计,通过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当地每亩地可增收300—400元,种植成本降低200元左右。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技兴农助力粮食安全


新沂市今年小麦种植面积达84.5万亩。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当地实现了大面积单产提升。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团队通过智慧农事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全周期的技术指导。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肖浏骏说。通过手把手培训,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了现代化种植技术,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令人振奋。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农业生产将更加精准、高效。“我们将继续完善作物生长模型,推动更多农民用上先进的农业科技。”新沂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科技赋能徐州农业正在描绘一幅新时代的田园画卷。从传统农耕到智慧农业,从经验种植到数据决策,徐州农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带来了增产增收的实效,更展现了徐州农业科技的强大实力和发展潜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