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要闻

垃圾分类“新时尚” 绿色生活进万家

​“现在大家都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毕竟能让小区环境变好的同时,还有小礼物可以拿。”4月25日上午,宿城区幸福街道矿山社区金水湾小区居民张岩,提着垃圾走向智能垃圾分类设施,谈及小区的变化时深有感触地说。

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征集意见、积分兑换礼品、“红黑榜”激励曝光……矿山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垃圾分类。如今,金水湾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步入正轨。

近年来,我市先后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228座,其中,具有垃圾分拣、有害暂存、智能管控等综合功能的转运站56座,日转运能力300吨以上的大中型转运站7座,集收集分拣、积分兑换、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9座,实现可回收物“全品类、全区域、全链条”精细分拣、闭环处理。

不仅如此,我市还利用停运的小型转运站,因地制宜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13座,整合规范“两网融合”回收点71处,并同步设立二手调剂平台、旧货商店8个,形成了布局合理、协同高效的再生资源回收点、站、场服务网络。

为实现垃圾分类“规范化”,我市按照“多元化、一体化、标准化”的思路,采取PPP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营、专业服务”的分类收运模式。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共有530辆个体清运车辆被取缔,新增了766辆密闭式、标准化收运车辆,整合收运人员近1600人,垃圾分类收运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

截至目前,我市配套各类大中型收运车辆共计1080辆,配备专业收运人员近3000人,随着专业收运人员队伍的逐渐壮大,此前存在的混收混运混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监管有力,垃圾分类的推进才能行稳致远。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宿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宿迁市城市垃圾收集与处理标准导则》《宿迁市农村生活垃圾收处设施配置标准导则》等系列制度规范,为垃圾分类规范收运提供了制度保障、标准支撑。

“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我们建设了环卫作业、垃圾分类、有害垃圾等智慧化监管系统和监督模块,对垃圾收运各环节数据实时监控、精准分析、动态研判。”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尤文胜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可最终实现市域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可视化展现、扁平化管理、全流程调度,有力保障垃圾分类收运工作长效化、高质量开展。(马爽)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2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