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聚焦医保基金使用安全风险点和基金监管薄弱环节,靶向发力,统筹各方监管资源,凝聚监管合力,织牢医保基金安全“防护网”,取得了明显成效。
部门联动监管,释放“三医”协同潜能。一是政府重视高位推动。将“三医”联动监管协作机制运行情况纳入202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目标与工作任务实行季调度,保障“三医”协同监管效果。分管县长每年牵头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具体工作。二是联合执法增强震慑。为减轻定点医药机构多头检查负担,医保、卫健、市监三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伍,2024年以来开展6次联合执法检查,三部门分别从医保价格收费、临床诊疗行为规范性、药械进销存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予以侧重,实现专业资源互补、检查结果互认。三是信息共享提升效率。开发“三医”联动监管微信小程序,共享部门监管动态和监督检查结果。2024年向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抄送监督检查结果2次;移交医疗机构涉嫌超范围执业线索4起、涉嫌使用过期医疗器械2起。
坚持数字赋能,提升监管工作质效。一是加强数据交换防风险。与公安、人社定期交换比对交通事故和工伤理赔信息,提升意外伤害事故调查精准度;与司法系统探索建立“外伤类”医保诈骗法律监督模型,查实意外伤害结算错误2起;与民政、卫健、人社等部门每月交换死亡人员数据,及时暂停死亡人员个人联网结算,防止冒用。二是推动智能监控减压力。全县245家定点医药机构接入智能监管子系统,定点零售药店、医疗机构接入率分别达100%和95%;2024年共触发事前提醒49.61万次,减少了大量医保违规行为发生;事中审核违规3865人次,确认违规金额10.45万元。三是紧盯“码”上溯源破障碍。采取点对点对接指导的模式,督促定点医药机构有效落实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工作。全县128家定点医疗机构和118家定点零售药店完成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接入工作,接入率分别达96%、100%,让药品回流、串换等违法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强化监督检查,加大问题处理力度。一是日常监管强基础。组建基金监管巡查小组,对定点医药机构进行常态化全覆盖检查。按季度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对25家医药机构查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对3家整改验收不合格的药店视情给予暂停医保费用拨付、中止医保服务协议处理。二是专项行动促提升。针对不同领域医保基金使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点,邀请卫健、市监部门参与,先后开展重症医学领域、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打击欺诈骗保“百日行动”等专项检查,有效遏制重点风险领域欺诈骗保行为的发生。三是严格惩处显成效。2024年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265家次,追回医保基金195.17万元(含违约金、罚款),医保医师扣分处理12人次,约谈整改41家,暂停医保结算关系6家,主动解除医保协议5家,移送纪检部门1家。
压实内控管理,防范内部经办风险。一是严格准入把牢关口。建立完善定点医药机构准入退出机制,吸纳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相关业务骨干作为评审专家,共同参与新增定点医药机构现场调查和专家评审会。2024年共受理15家医药机构申请医保定点,通过准入评估12家,按程序受理主动解除协议医药机构5家。二是票据查验减少差错。主动对接引入南陵局自主开发使用的电子发票核查平台,窗口受理手工材料同步逐笔登记查验电子票据。2024年共登记电子票据24627笔,筛查退回重复递交票据35笔,有效杜绝重复报销问题。对单笔5万元以上的纸质发票建立台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一一核查真伪,杜绝“假票据”报销。三是内控抽检规范审核。医保经办机构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内控稽核,重点对医保费用审核流程、审核质量等方面进行抽检,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防止审核偏差导致基金受损。2024年共抽检结算资料1140份,发现问题58个,已全部及时整改到位。(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