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实现“六个新提升”、做到“六个当先锋”目标。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探索六个新路径”“实现六个领跑”任务,特别是强调要加快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吹响了安徽文旅改革再出发的号角。歙县坐拥“徽文化”和“山水画”,在“一城一乡一区一江”的大格局下,如何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以“新”促“质”,以历史名城的厚度、推陈出新的高度、创新融合的深度,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建设高气质现代化文化旅游名城?
歙县将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通起来,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鼓足干劲、奋勇争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歙县实践走深走实,奋力在全市、全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扛起歙县担当、展现歙县作为。
一问
徽州古城,如何焕新出彩?
徽州古城作为徽文化集中展示地,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大县级古城之一。近年来,歙县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让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协同并进。
为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歙县持续开展普查、认定、登记、保护等工作。2976处历史建筑、3785处地面不可移动文物逐一建档;相继出台《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歙县徽州古城保护范围内相关审批事项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8月27日,在安徽省2024年度“皖美消费新场景”评选活动中,歙县“徽州府衙沉浸式夜游”获评大黄山区域第一名。仁和楼剪纸馆、徽州非遗馆等从无到有;“诗画练江”摇橹船、曹氏二宅“迷你小剧场”等相继推出;中和街“歙采缤纷”好物店、“大鱼神灯”文创店等竞相亮相;九月徽州、井观客栈、西街一号等民宿人气火爆,招隐草堂、创客空间、泊心云舍等加速建设;《博物馆奇妙夜》《徽州府有喜》等沉浸式演出新兴业态应运而生……古城的新生,愈发精彩。
据统计,今年截至7月底,作为徽州古城焕新出发的招牌产品,“徽州府衙沉浸式夜游”累计入园观看人数18万余人次,创造综合营收6000余万元业绩,为全县文旅引流近100万人,带动周边吃住行等相关产业消费约1亿元。
随着大文旅时代的到来、大黄山建设的展开,歙县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引领文旅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让这座没有屋顶的徽文化大地艺术馆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二问
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黄山联动创新区如何向新而行?
两年前,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黄山联动创新区正式获批,歙县经济开发区作为其唯一片区,昂首迈入改革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一方面,歙县从体制层面实施“管委会+公司”模式改革,整体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离,深入激活开发区改革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歙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入接轨宁波、上海、粤港澳等地区,积极融入大黄山建设,率先引导企业发展多式联运,组织外贸企业参加“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规划建设物流电商产业园,创建全市首家智能云仓系统,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形成强大的虹吸效应。
据统计,自黄山联动创新区挂牌以来,歙县完成国务院6批278项和安徽省首批44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打造一站式全周期园区法治护航中心”项目通过评估,在全省进行推广;“五证齐发跑出项目落地新速度”入选市政务服务年度十佳案例。
借助黄山联动创新区这块金字招牌,歙县聚焦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机械电子三大主导产业,抢抓安徽省打造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机遇,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应用新赛道。2024年上半年,58户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17.4亿元;实现外贸出口超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以上。今年以来,新签盛龙装饰、鑫联精工等重大项目9个,协议投资22.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
此外,歙县系统性布局规划“一区四园”建设,现如今的黄山联动创新区,将生态理念融入发展规划全过程,公益性、基础性、普惠性服务供给持续提升,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黄山联动创新区追“新”之路一往无前。开放的土壤,必然生机蓬勃。诸多“第一”“率先”“首家”标注了歙县片区“敢为人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鲜明印记,也必将成为今后创新发展的决心和底气。
三问
“两山”价值如何转换?
一江清水出新安。歙县山清水秀,环境绝佳。如何算好“两山”转化的“生态账”“经济账”和“产业账”?歙县人有着自己的一本账。
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流域启动。从曾经的水质“对赌”到今天的互利共赢,“新安江模式”已扩展至全国24个流域(河段)、23个省(区、市)。新安江水环境质量、流域空气质量等生态指标均稳居全国前列。 随着对“两山”认识的不断深化,歙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厚重的人文历史为背景,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2023年2月,歙县成立歙州农文旅集团,强化集约经营理念,以整合全县优质生态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创新“两山”转化路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通过创建“歙采缤纷”综合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歙县共整合农产品和文创产品2大类共计255个品类,与13家农业企业、2个强村公司合作,联农带农。
全国首次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网络竞拍、安徽省首次林业碳汇交易、安徽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签约落地歙县,“村落徽州”、EOD、VEP成了“两山”转化的三把“绿色钥匙”……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红利”正不断滋养着歙县向新向好。
歙县全力推进新安江诗画长廊建设,加快与长三角合作步伐。今年以来,2024年“浙皖合作十件事”和杭黄两市合作事项清单落实落细,1—6月,歙县共签约杭州地区投资项目6个,协议投资额达16.06亿元,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签订产学研协议10项。
吾心安处是新安。从徽州文化延伸到产业转型再到“两山”理念实践,大黄山在变“大”,长三角在变“小”,新安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将见证着未来的发展。歙县将继续秉承先进发展理念和时代契机,着力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县。
四 问
“歙采缤纷”和美乡村新画卷如何渐次铺展?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处处楼台藏野色,家家灯火读书声。”千百年来,歙县以其独具魅力的山川地貌和乡村风物,直击很多人的情怀。
近年来,歙县围绕“云巅、山场、江畔、田园、村落”五大场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IP,在保持村庄本真质朴的基础上,通过差异化设计、商业化运营,打造出“云巅坡山”“光影石潭”“锦鲤瞻淇”等一批乡村“微景区”,将令人向往的场景呈现出来,将消费者喜欢的业态植入进去,一幅幅精品示范村建设的美丽蓝图逐渐清晰。
歙县聚焦“兴产业、树品牌”,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推动“猪鱼茶菊果”全产业链发展,打响“歙采缤纷”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歙县还不断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采取“国企+村集体+农户”模式,用“小”项目撬动乡村“大”振兴,采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国企、村集体、农民三方共富。
改革新征程上,歙县将持续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做精做美乡村颜值、做深做细乡村治理,一幅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的“歙采缤纷”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青山秀水间铺展开来。
五问
“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如何在大黄山建设中破壁出圈?
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集中展示区、重要承载地。文化之城以文化解码、以文化相吸、以文化赋能。
2023年1月,歙县创新推出“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品牌,通过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方式,对徽文化进行包装、二创,打响文化牌的同时,积极打造消费体验新场景,推出《徽州府有喜》沉浸式夜游演出等文旅活动,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今年,敦煌“小萌驼”和敦煌艺术家来歙交流,敦煌、安图、栾川等地考察团来歙县走访,名城的对话实现了“万卷书”到“万里路”的跨越,文化的连线推动了“独乐乐”到“众乐乐”的升级。如今在歙县,文房四宝版本馆筹建提上议事日程,黄山影视产业热火朝天谋划;徽剧振兴工程如火如荼展开……此外,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要素趋于完善,“旅游+”融合发展风生水起。
在“徽文化·大地艺术季”品牌的加持下,今年1—6月,歙县共接待游客828.79万人次,同比增长14.4%,旅游总收入72.79亿元,同比增长15.83%。歙县将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现文化新魅力,实现发展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