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警方通报全市公共交通区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 筑牢金陵防护圈 保障市民平安行

围绕确保公共交通区域安全,市公安局探索创新“战队创新驱动、赋能机制牵动、实战应用推动”的“1+3+N”工作体系,打造灵敏高效、运转顺畅的“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推动形成“巡防、联动、打击、守护”四大防护圈的公共交通区域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守护人民群众平安出行……1月2日,市公安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公共交通区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

构建多角度巡防体系,“零死角”筑牢安全防线

2023年南京群众安全感达99.3%,入选国内十大最安全城市。记者了解到,市公安局紧盯“平安南京”建设总目标,科学统筹,数据赋能,动态织密公交、地铁“两张巡防网络”,构建“守住点、巡好线、控住面”的巡防勤务模式,在繁华商贸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等62条重点公交线路,安排800余名警企巡检队伍;在28个地铁客流密集部位增设立岗高台,将“站巡+车巡+步巡”和“定点值守+动态巡防”相结合,强化“1、3、5分钟”快速反应能力,实现站内站外、地上地下空间区域全覆盖。2023年,先后规范处置敏感警情700余起,盘查抓获现行违法犯罪及在逃人员500余名,帮扶救助群众5300余人次,有效保障了7.8亿人次平安出行。

“特别是元旦跨年安保期间,全市6个商圈20多家商业综合体共组织43场跨年活动,当日公共交通客流量超590万人次。以新街口商圈为例,跨年当晚瞬时人流量达15.6万人。南京公安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科学分析研判人员流量、流向,共投入安保警力2.22万余人次,在新街口商圈周边部署警力近3000人,采取梅花式布管、分区块管控、圈层式布防等措施,实现地上地下协同,整体化联动,确保了跨年活动安全有序。”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鹏表示。

强化多方位联动机制,“零距离”凝聚共治合力

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和地铁分局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要求,加强警政、警企、警民联动,打造“党建+社会动员”模式,先后推动公交地铁客运企业成立基层党组织70余个,组建“雷锋车队”“党员先锋车队”“服务明星车队”等队伍30余支;召集6000余名“平安合伙人”和500余名“反恐志愿者”;常态开展“展现文明风貌护航平安出行”党建活动,以及爱心送考、爱心献血、助残敬老等公益活动200余场,用“小车厢”引领行业的“大文明”,让全市公共交通工具成为南京文明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地铁二号线经天路站为例,此站点周边经停的电动自行车稳定在5700辆左右。去年,地铁站周边累计发生149起电动自行车被窃警情。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在经天路站设置了‘钥匙收养箱’,2023年为乘客保管归还钥匙448把,预防可能产生的财产损失89万余元。目前,‘钥匙收养箱’工程正在全市16个重点地铁车站推广。”市公安局地铁公安分局局长张涛告诉记者。

开展多轮次打击整治,“零容忍”挤压犯罪空间

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和地铁分局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乱象整治和民生小案侦破,强化合成作战、靶向发力、精准打击,先后打掉多个跨区域、全链条犯罪团伙。地铁分局围绕“数字警务、智慧公安”建设,组建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必达”战队,为地铁抓逃工作提供精准赋能支撑。特别是2023年,地铁分局累计堵截查获在逃人员345名,其中96人于缉捕当日即被发现并抓获。

公交治安分局围绕钟山风景区、夫子庙景区、南京站、禄口机场等重点地区,持续开展黑车非法营运、出租车拒载拼客等乱象专项整治,现场检查营运车辆5600余辆,全部移交交通部门给予行政处罚,营造了南京文明城市良好的出行环境。“为有效应对黑车非法营运、出租车拒载拼客乱象,公交治安分局创新开发预警模型,精准研判违法线索,会同交通部门闭环处置。”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局长王林东表示。

此外,公交治安分局和地铁分局还组织开展多轮次“周末清查”和打击流氓滋扰、盗窃电动自行车等违法犯罪系列专项行动,缴获公交站台周边被盗电动车70余辆、电瓶400余块,推动地铁区域扒窃、盗窃等发案数分别环比下降33.3%、63.6%,打架等发案数环比下降50.8%。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2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