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义安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真抓实干、奋力争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全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成效。截至三季度末,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6.83亿元,增速4.2%,一产增加值完成9.4亿元,增速4.1%;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完成6.85亿元,增速4%;一产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亿元,增速2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53元,增速7.1%。预计全年义安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约28亿元,可比增速4.8%;一产增加值完成约17亿元,增速4.6%。
固本强基 确保“吃得饱”
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上空举翼飞翔,收割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从人工种植到机械作业,从“靠经验”到“看数据”,从锄耙推车到智能手机……义安区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向科技要产能、要质量、要效益。
今年以来,全区粮食收获面积26.39万亩,同比增长1.15%;全年粮食产量约2.2亿斤,同比增加7.1%。夏粮收获4.37万亩、同比增长7.9%,总产1.53万吨、同比增长2.3%;秋粮收获面积22.02万亩,秋种面积21.9万亩、增幅3.59%。全年粮食已获丰收。
截至10月底,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约5.1万亩,产量达11.47万吨,其中设施蔬菜约1.7万亩,食用菌总产量2.33万吨,预计全年蔬菜播种面积6.25万亩,产量达13万吨。全区肉类总产量8985吨、同比增长10.08%,禽蛋总产量约1.4万吨、同比增长4.25%。全区水产养殖总面积4.45万亩,水产品产量约1.5万吨,同比增长4.95%。
今年,义安区先后获评“安徽省2023年度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落实绩效管理考核优秀单位”“2023年度全省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畜产品稳产保供)”“2023年度安徽省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生态和谐 确保“行得稳”
义安区扎实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化工作。今年全区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5万亩,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全区农药使用量较基期(2012—2014年平均使用量)下降33.8%,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2.5%。积极开展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行动,共建立水稻、豇豆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3个,全区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27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9%。
重点围绕农业生产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义安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全区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区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84%、83%。今年,义安区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工作获“2023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获评“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优秀集体”。
此外,义安区坚持渔政执法“日巡查、日报告”和渔政信息中心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并且铜陵渔政执法水上基地也于今年正式启用,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70次,出动执法巡查人员近10000人次、执法车辆2000余辆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三产融合 确保“走得远”
目前,义安区已基本形成铜陵凤丹、铜陵白姜、粮食、休闲食品等加工行业体系,全区渔业机械化和水产物联网建设等覆盖率超60%,3家企业获批2024年省级数字农业工厂,总数达7家。1—10月,全区新入规农业加工企业3家,目前,全区农业规上加工企业总数达19家,实现加工产值7.57亿元,累计增速达3.3%。
义安区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二轮延包”试点工作,依托特色产业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强化集体经济引领作用,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截至11月,全区累计账面集体经营性收入约1.2亿元、村均约135万元;经营收益2600余万元、村均约3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下37个、占比41.6%,50万元以上村24个、占比26.9%,开展现金分红村4个。
发展产业的同时,义安区还注重品牌打造。今年,义安区获批2024年度“皖美农品”企业品牌1个,4种农特产品获批2024年度“皖美农品”产品品牌,全区共有4家企业9个产品获批绿色食品认证,“两品一标”总数达45个。今年,义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凤丹)成功入列第六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粮满仓廪,瓜果飘香。随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提质的基础不断夯实,义安区广袤肥沃的土地必将孕育盎然的生机和希望。(通讯员 盛诚俊 汪守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