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IARA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丰梧季乡村建设行动发起人 张靓秋
品质设计赋能乡建
2023年伊始,IARA乡村研究中心在黟县碧阳镇丰梧村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了“丰梧·季”乡村行动。目前,已完成第一季——“空间建构”和第二季——“文化编织”。从村庄空间微改造、针灸式更新出发,扩展到个体记忆挖掘、乡村文化建构等层面。这些空间在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感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为城市人在乡村提供高品质环境和驻足点。同时,也在合作中搭建了城乡联动的桥梁,链接高端人才,共建乡村物质及人文环境,为实现和美乡村当中的“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作出贡献。
此外,乡建既要接地气,更要有品质、有高度,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为乡村发展带来持续的能量和资源。高品质的乡建可以走向国际舞台,向国际推广中国乡村文化,召唤国内外更多人关注中国乡村,吸引更多资源聚拢乡村。
建议:于黄山的很多村庄而言,文化和人才赋能同等重要。希望在基础建设之外,为软性文化的孵化及活动提供政策、资金及资源。
CSRI(社区支持乡土工业)创始人、乡村笔记合伙人 吴永泽
建造数字游民社区
选择黄山,是因为黄山市是年轻人偏好的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对于“数字游民”来说,黄山有他们需要的一切生活方式。吸引数字游民到黄山,也将展现黄山的优秀资源、人文环境和发展成果,助推加快建设大黄山核心高地。同时,形成青年人口持续流入的正循环,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掀起一轮创业创造高潮,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目前,正在重点打造位于祁门县平里镇的祁民公社项目,希望以祁民公社为样板,打造一个数字游民聚集区,并在其他地区推广,将黄山打造为数字游民的“理想地”,为热爱乡村的热血青年建设一个可以释放能量的场域,为乡村提供新的血液和新的想法,让更多年轻人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创办的“黟川两岸”NCC黄山数字游民社区·“黑多岛”,已吸引了32名数字游民入驻。
建议:希望政府在安居保障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提供低成本办公用房和宿舍,探索建设人才公租房,吸引更多人才留在黄山。
自媒体达人 曹晶
共寻乡村发展突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歙县新农人,我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持续在内化、深化、转化上下功夫,在乡村振兴一线践初心、显担当、见真章。
作为自媒体新农人,我通过自媒体平台,致力于宣传歙县和美乡村建设。同时通过直播带货,宣传歙县的乡村“小美好、小美景”、销售“小美食、小美物”、推介“小美宿”,推广“歙采缤纷”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土特产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建议:一是围绕大黄山讲好歙县故事,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讲好歙县故事;二是围绕“歙采缤纷”做好土特产文章,将更多的土特产通过平台传播销售出去;三是围绕乡村振兴做好“人”的文章,不断加强新农人之间的经验交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挖掘黄山、徽州特别是歙县的历史文化,打造特色化、主题化的农文旅融合产品,带领父老乡亲们在土特产提质、农文旅融合、家门口增收等方面共同努力,为大黄山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山拜年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涛
以菜为媒寻味乡村
在村里买菜、种菜、卖菜,买村民的农家菜,种标准有机菜,再把菜卖到长三角……2021年夏天,我们尝试将自家菜园的新鲜蔬菜在互联网上通过盲盒混装模式发往外地,到2023年,生鲜蔬菜销售量已超7万公斤。产地也从自家的小菜园,到链接了78户农户的菜园地,流转了闲散荒地80多亩种植蔬菜,带动户均增收超6000元。
我们创建了有机蔬菜三产融合的“萝卜计划”和“拜年山”品牌。希望通过蔬菜激活乡村,链接城市,让黄山不仅是长三角的后花园,也是都市餐桌的后菜园。
今年,我们以菜为媒,围绕农耕文化举办各种活动,展示农副产品和生产农具;开展“返箱人”活动,希望寄出的蔬菜箱能以“漂流瓶”的方式回到乡村,让寻味乡村成为流量新入口;举办“瓜田月下音乐会”,在菜地里唱出心情,丰富文化,充盈场景,探索、创造、激发,打造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让乡村生活生产场景转化为产业经济、休闲经济。
建议:实施宣传上要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能定期形成政策汇编,培育一批兼顾生产生活功能、生态美学、乡村交流的小店,用“小美好”为乡村手工、农产品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