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丰收当时。
每到这个时节,丰收的喜悦,总是会被销售的愁绪冲淡几分。辛苦一年,收获的优质农产品如何快速进入市场?地里的这些“宝贝”如何在保障农户收益的基础上,也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面对上述问题,通过村集体带头进城开“超市”,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滑集镇南杨小村给出的答案。
南杨小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该村通过注资分红、大棚租赁、农产品销售、三资盘活、土地托管种植等方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可随着规模化种植模式推广速度加快,一旦大宗农产品与市场对接不够及时,滞销事件便接踵而至。
“滑集是农产品生产大镇,红薯、辣椒、白菜、小葱、桃梨以及芝麻油、芥菜丝等产量巨大,但缺少一个通往市场的良好通道。”滑集镇党委副书记、南杨小村党支部书记马具广说。
“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到处跑市场,不如自己建市场。”这是常年为当地农产跑销路的马具广内心真实写照。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打听,临泉城南紫薇苑南门商业街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服务人群面广,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运营差强人意,急需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得知消息后,马具广第一时间带领村干部与商业街所有方——临泉县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洽谈。通过反复协商、多轮论证,最终,以南杨小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名义租下商业街一二层市场门面,用于建设农副产品助农直营市场和直营店。
场地问题得以解决,那改建、招商、运营又咋办?
南杨小村通过组织力量外出考察市场与商超建设运营模式,带回了先进的服务管理经验,确定了市场和超市的改建内容、改建风格。由于马具广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只卖本村农产品,为此,他带着村干部一起,深入全县各地,全面摸清红薯、水稻、生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规模和产量,梳理草莓、辣椒、梨桃等瓜果蔬菜产地、标识等情况,核实麻花、皮蛋、肉类、“三粉”、菌菇、芝麻油等特色加工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达标情况,再分类造册,明确进入市场的商品名录。
自“超市”运营以来,其大部分的产品来源于临泉县各乡镇,所有农产品,从品种到产地,都可一一溯源,这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绿色、安全,还有效推动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推广和发展。同时,规模化需求和直连式议价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商品价格相较其他地方更便宜,实现了质优与价廉同步。
现在,再来到改建一新的市场,直营店内干净有序且温馨舒适的环境、质优价廉且品类繁多的产品让这里人来人往,热闹异常。“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是我们的首要工作目标,所有进市场、进直营店的商品都必须经过专业检测,实现非达标不进店。”马具广说,每晚七点半对生鲜蔬菜类商品进行打折销售,既让利于顾客,也避免了浪费,实现顾客与门店的双赢。
直营店居高不下的人气,也带火了一门之隔的农副产品助农直营市场,这里农产品的进入标准相较于直营店稍低,但胜在价廉,每天的人流也是络绎不绝。“我以前也在这经营农产品,那时候人少,经营情况也不好。自打他们入驻之后,人流量大增,我这个小摊位,月月都能有个十几万的营业额呢。”商户王中意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南杨小村的直营市场和直营超市运营以来,带动了50余家农副产品销售企业参与,汇集了全县20个乡镇的优质农特新产品,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直营市场和直营超市直接吸纳百余人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间接带动初加工、包装、运输、餐饮等行业就业2000余人;探索了农产品经营管理新模式,提供了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直连的成功范本。
一手托着市场,一手连着产品,南杨小村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大批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从果园到果盘、从乡里到城市的华丽转身。
这个“超市”里,田间地头和城市烟火“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在不断演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