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洪声嘹亮

洪声E评 |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全面深化生态环境领域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科技保障。加强科技创新,将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全面支撑,有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立足国家生态环境战略需求,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组织管理,增强高水平科技供给,生态环境科技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仍要看到,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美丽中国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显著改善水质;开发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大幅降低工业排放,提升空气质量;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改善土壤质量;建立生态监测网络,提升生态保护的科学性……科技创新在科学认知、决策支持、行业管控等方面全面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愈益凸显。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生物技术、新材料、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新兴技术手段飞速发展,多学科交叉将更加显著推动生态环境科技进步。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高水平科技人才不足的问题,《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高层次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工程,培养一批支撑国家重大需求、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鼓励高校设立生态环境相关交叉学科,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实习基地,联合培养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和完善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发挥作用、青年人才脱颖而出、队伍创新能力提升和结构动态优化的人才制度体系。通过不断优化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全面实现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供稿:网信办(沈隐)

原标题:《洪声E评 | 以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赋能美丽中国建设》

阅读原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0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