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实验室逐步提高应用研究比例,推动成果在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等平台熟化落地。
在创新深化上下真功夫,温州迈出铿锵步伐。
日前,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有关“全面融入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年度重点工作任务通知(简称《通知》),全面落实全省创新深化大会精神,努力把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加快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开辟产业新赛道,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
建强战略创新平台
提升全域创新能级
“315”指的是“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新药创制与高端医疗器械等15大战略领域。
根据《通知》, 对标省“315”科技创新体系,推动战略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全域创新能级提升。加快实施《温州市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一港五谷”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未来新兴产业。构建高新区“1+2+6”建设格局,推动国家自创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实施山区海岛地区科技赋能产业专项,探索打造在温高校精准帮扶山区海岛县科技创新发展新模式。加快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人才+科研+企业+市场”融合共生的产业创新链样板。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支持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需求布局一批前沿技术研究的市级重点实验室。
《通知》指出,推动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快区域创新策源能力提高。构建“校地办公室”“学术共同体”,强化高校院所对产学研融合的支撑作用,选派一批优秀的青年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提升服务重点产业能力。聚焦“5+5+N”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新型研发机构招引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力度,迭代升级“十个一批”,指导重点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一平台一试点”建设,在人才评价、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改革突破,确保全年新增研发投入8亿元,四技服务1亿元。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进县(市、区)、进企业、进行业协会等“三进”活动,通过知名理工院校温州行、项目路演等活动载体,加大标志性人才引进以及国家级、省级人才的培育力度。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完善孵化育成体系
大孵化集群建设是优化创新生态、推动创新发展的“杀手锏”。 根据《通知》,我市加快推动孵化育成体系构建,加快双创载体提质扩面。推进全市工业强镇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全年新增孵化面积200万平方米。靶向招引创新项目和硬科技项目落地孵化,全年新增入孵企业 2000家以上,培育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0家以上。加快提升创新孵化生态,进一步完善配套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化服务等孵化生态建设,在省级、市级示范孵化器内推广设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全年新增市级技术转移转化中心15家。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是提高整体创新效率的关键保障。根据《通知》,我市加快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与服务优化提升,打造最优创新生态。推进《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通过人大立法并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先行试点,支持在温高校、科研院校开展浙江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推广“科技轻骑队”,为企业提供研发服务。优化“科创指数”模型,完善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厚植创新沃土,让创新主体拔节生长,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根据《通知》,我市推动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 家,新增小升规企业500家以上,持续推动规下高新技术企业向规上企业迈进。推动创新人才引育,加快战略人才力量集聚提质。实施省“鲲鹏行动”和国家、省“海外引才计划”,深挖企业需求、拓宽引才渠道、加速人才落地。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办好2024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获奖项目(团队)在温落地。
抓牢关键核心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牢牢把关键核心技术抓在自己手中。
根据《通知》,我市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增强创新硬核实力。重构科技计划项目体系,建立市县科技项目联动机制,全年立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100项以上。探索省市联合基金项目机制,立项省级及以上自然基金项目200项以上。推动科技创新强基项目建设,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实行推进提升一批,谋划储备一批,实现省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项目工业大县全覆盖。加快科技创新强基领域14个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瓯江实验室、“一港五谷”、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通知》,我市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加快温州校(院)地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办公室建设,围绕温州“5+5+N”产业在县(市、区)重点孵化园区布局,新建10家“科技成果推广站”,加快先进科技技术试用推广。建设网上路演平台,开展永不落幕的线上路演活动。推动技术转移转化机构提供更多“技术定制”“订单式”研发服务。加快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等平台建设,全年备案市级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5家。
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资源一体化配置。《通知》指出,我市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制定清单化、责任化、时限化推进机制,提升工作质效。对各地各部门的标志性、特色亮点工作进行推广;对工作开展不力,项目进展滞后,指标长期靠后的地区要约谈通报。(记者 周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