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亳州市2025年30项民生实事实施方案》。今年我市将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等30项民生实事,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我市将实施促进重点人群就业行动,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毕业生按照1500元/人的标准集中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全覆盖,累计建成线下实体零工市场(零工驿站)4个。实施放心家政行动,全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6250人次,新增家政服务人员8100人。推动实现残疾人较高质量就业,为1604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一老一小”牵动万千家庭。今年我市将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不少于4个,建设农村幸福院不少于64个;对公建公营农村敬老院按照平均每年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实施老有所学行动,全市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1.1万人左右,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28万人左右。实施安心托幼行动,新增托位1800个。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教室光环境达标工程,对276间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进行改造。
聚焦困难群众需求,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今年我市将精准做好城乡特困家庭筛查和兜底工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对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分类资助。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困难群众法律援助,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子女助学、医疗救助等不少于500人次。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为12743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强化困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1053人。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3765人次。持续优化无障碍环境,为8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办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关键小事。今年我市将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治理农村黑臭水体644条任务。深入推进餐饮油烟、噪声及恶臭异味扰民问题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70公里。市中心城区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0000个以上。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7个。加强老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推动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5000个,实施住宅小区屋面渗漏和外墙脱落维修22.5万平方米,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98台。加快实施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推进谯城区、涡阳县农村24小时供水保障工作,新增解决不能24小时供水村庄51个,解决不能24小时供水人口2.4万人。
丰富文化供给,为群众幸福“加码”。今年我市将完善便民文化设施,依托“15分钟阅读圈”及乡镇文化站,建成25个公共文化空间。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向全市每个行政村送演出不少于1场,全年演出不少于1300场。推动全市工会驿站增能提质,建设61个全国和安徽省最美工会驿站。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我市将实施“惠民菜篮子”行动,县(区)建立不少于8家“惠民菜篮子”门店。实施“食安名坊”培育行动,培育不少于4家“食安名坊”。围绕重点民生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等,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350批次。
此外,我市还将实施健康口腔行动、出生缺陷防治提升行动、适龄女性“两癌”防治,以及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管理等民生实事。(记者 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