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号角吹响,滁州人民勇毅前行谱新篇;奋斗的步履不停,皖东大地沧桑巨变焕新颜。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沐浴着思想的光辉,澎湃着文化的力量,全市上下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越唱越响、正能量越聚越强。
一次次“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一篇篇重磅稿件让滁州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一场场文艺演出让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个个好人涌现让文明新风遍吹大街小巷……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声有色,亮点频现,精彩纷呈,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铺展今年“新蓝图”,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仍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加强意识形态管理,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不断开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举思想之旗
——坚持以学铸魂固根本,点燃真理炬火照万家
叶茂源于根深,路正源于向准。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市广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为滁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凝聚强大合力。
方向清则思路明。从走深走实的理论学习,到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思想的光辉始终照耀皖东大地,引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毅前行,谱写“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动人篇章。
理论学习有高度有深度。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深入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及时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
宣传阐释有力度有温度。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等开展宣讲,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作出表率示范,专题调研、理论研讨、主题征文、答题竞赛、学习型党组织评选、社科名家大巡讲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真正做到以上率下学思想、深入基层抓贯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一个个数字“数”说着全市上下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坚定坚决:广泛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2.7万余场,受众165万余人次;入选江淮文化名家领军人才1人、青年英才2人;扫黄打非工作考评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连续3年获全省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E心向党网聚红色力量”获评中央网信办创新实践50例……全市意识形态领域持续向上向好。
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团结中汇聚。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前进之路必将越走越光明,越来越宽广。
聚奋进合力
——壮大主流舆论向心力,唱响跨越发展主旋律
省辖市“赛马”评议以来,滁州争进位,创一流,连续8个季度经济运行蝉联第一,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在抓机遇、开新局的赶考之路上,滁州用一次又一次突破、一个又一个喜讯证明:奋进新时代,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引领;迈向新征程,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去年以来,全市宣传战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脚沾泥土、心怀真情,深入基层、行走一线,着眼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双招双引”、经济运行、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大主题,坚持市县协同、内宣外宣联动、网上网下一体,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宣传热潮。据统计,2023年我市举办各类新闻发布会25场;开设“坚定信心开好局”“全力拼经济 聚力抓发展”“大干四季度 冲刺全年红”等专题专栏10余个,刊播稿件800余篇(条),新媒体产品全网点击量超2亿次。市县新媒体平台月产5万+新媒体产品超50件。其中,滁州日报新媒体作品《全网寻找这位兵哥哥》引起全网轰动、产生全国影响,全网总阅读量超亿次。滁州市广播电视台自采稿件“安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安徽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外宣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亭好滁州、醉美滁州的品牌名片持续擦亮,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奋进形象深入人心。
坚持守正创新,弘扬时代精神,用激昂向上的时代强音,解码“滁州现象”,展示滁州风采。
重大主题宣传热度连连。强化对外宣传,主动对接上级媒体,讲好滁州故事。中宣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省委宣传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集中采访、“澎湃新滁州、共舞长三角”智库采风行、“潮涌江海阔·醉美滁州行”长三角党报融媒体采访活动、“建功新时代安徽开发区”系列调研采访活动等纷纷走进滁州,深入挖掘滁州这座现象级“第三城”的成功“密码”。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激发市场活力 提质扩量增效》、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红”茶馆里话新春》、安徽日报《宁滁毗邻区 融合加速跑》等文章和节目一经刊播,便引发热议,唱响了滁州好声音,扩大了滁州影响力。据统计,全年在中央主流媒体刊发头版头条、头版及重头稿件53篇,在安徽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省级主流媒体刊发头版头条、头版和其他重要稿件100余篇,在安徽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长三角主流媒体刊发滁州宣传专版100余个,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营造了浓厚热烈的舆论氛围。
城市影响力宣传频频“出圈”。在京沪高铁、京广高铁线路开展“和谐号”“复兴号”醉美滁州亭好滁州冠名品牌列车广告宣传,先后在青岛、上海、深圳举办高铁列车首发仪式,让琅琊山风景区、凤阳明中都鼓楼、来安池杉湖湿地等滁州元素驰骋大江南北,进一步擦亮滁州“亭城”名片;在上海、深圳开展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对外宣传,全方位展示滁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勃勃生机,用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品牌效应。
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一篇又一篇深入的报道,一段又一段精彩的视频,记录着皖东儿女的奋进步伐,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宣传热潮,让“好声音”汇聚“强磁场”,成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吹文明新风
——弘扬群众身边正能量,深耕文明沃土花更盛
去年9月22日,“中国好人”工作推进会暨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会在滁举办。活动现场,“中国好人”们用平凡生活的不平凡之举,诠释着家国情怀,传扬了传统美德,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令人深受感动、倍感鼓舞。
好人就在身边,榜样汇聚力量。去年,我市深化典型选树,评选“滁州好人”37人、市“新时代好少年”16人,2人获评“中国好人”,2人获评“安徽好人”,琅琊区法律援助中心获评第九批安徽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于细微处见文明,在点滴间树新风。我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让创建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让文明成为亭城的最美“底色”。
画出文明同心圆,掬得今朝满庭芳。走在滁城大街小巷,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彰显城市方寸之美,“红马甲”传递志愿服务温度……去年,我市印发《滁州市常态化文明创建提质升级工作方案》,以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家庭、校园创建评选为契机,市县区联动,整体推进各项工作,打造了“亭美好”城市客厅示范点位2批63个。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创全胜、一举夺牌”的基础上,我市连续2年国家复评成绩均获得优秀等次……
文明实践春风化雨,时代新风浸润人心。去年以来,我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开展各类实践活动7.2万余场次,评选市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46个,入选省级典型10个。明光市在2024年1月24日召开的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代表县级作交流发言。此外,还常态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7000余场,制作《亭城礼镜》曝光节目12期……
浓浓“文明味”,满满“幸福感”。一个文明向上的城市正展露着它的勃勃生机,在文明沃土上处处绽放“文明之花”。
传文化之脉
——厚植惠民利民软实力,澎湃争先进位新动能
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风味、致敬经典的创新演绎、原汁原味的新生态唱法……去年9月20日,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在滁隆重举办,演出用“我们的田野”“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时代”四个篇章串联勾勒,唱出了祖国广袤田野上的勃勃生机,为群众呈现了一台讴歌新时代、赞美乡村振兴的视听盛宴,主题演出网络直播浏览量超2600万,“网上农歌会”浏览量1.2亿,“中国农民歌会”这个文化“IP”让滁州声名远播、美名远扬。明湖大型文体活动燃爆中秋、国庆“双节”,让滁州再度闪亮“出圈”。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灵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长期以来,我市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全面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长三角首届书法篆刻大展、长三角非遗作品展、长三角农民画展相继在滁举办,滁州与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合作更加紧密。首届滁州市“阳明文化活动周”在遵阳街隆重举办,“山水共情 文脉共源”——宁滁安三地文化交流研讨会凸显滁州文化底蕴的无穷魅力。
一年来,全市文化活动焕活力,文艺作品韵味浓。电影《岗上花开》、黄梅戏《初心》、歌曲《幸福祥和》、图书《小岗村孩子的春夏秋冬》4部文艺作品获安徽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居全省前列;举办“山水之间”首届云上诗词音乐会、“一起看星星 一道看风景——江淮分水岭的星空”等10余场网络主题活动,累计阅读量1.68亿;积极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旅迎新春”、乡村“春晚”、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去年4月29日下午,一场主题为“醉美琅琊山 非遗游园会”活动在琅琊山景区顺利举办,这场集传统礼仪、非遗于一体的视觉盛宴,让游客朋友们眼前一亮,纷纷参与其中。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文旅活动加持下,我市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游客数连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全市文旅融合出新彩,醉美亭城展新姿。聚焦文化自信自强、旅游为民惠民和文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知名休闲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新增国家级旅游品牌7个;累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500万元,带动文旅消费1580.9万元;“五一”、中秋、国庆假日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336.7亿元,同比增长87.1%,恢复至2019年同期117.3%,增长率、恢复率均稳居全省前列。
此外,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200亿元,增加值总量及占GDP比重、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均位居全省第二,有力推动了文化强市建设。
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引领发展。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从文化惠民到文旅融合,全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高,全市争先进位的动力更足、底气更大、成色更美。
又乘春风浩荡时,初心路上再长征。站在新的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新的文化使命,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的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