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共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长安镇,秸秆变身园艺基质,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位于长安镇泰山村的海宁西部现代园艺基质中心项目即将于4月底动工,项目采用“村集体+低收入家庭+农户”出资参与的模式,建成后每天可综合处理利用农作物秸秆80吨,带动4个村集体、500余户农户和300余户低收入家庭增收,真正实现“秸秆变成宝,增收又环保”。
“项目主要采用秸秆发酵转化替代进口高价泥炭技术,通过收集农作物秸秆和园林废弃物,经处理后转化为园艺基质,用于城市绿化、苗圃生产、育种栽培、土壤改良等多个领域。”泰山村党总支书记姚宪国介绍。
作为长安镇泰山村农林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的三期项目,海宁西部现代园艺基质中心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9亩,总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后正常年营业额可达1.2亿元左右。
秸秆如何变成园艺基质?记者来到已经建成投用3年多的泰山村农林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一探究竟,只见中心内一座座发酵池里,堆满了发酵好的秸秆和园林废弃物,工人正忙着将包装好的一袋袋园艺基质装车,运送到客户手中。
“我们和爱种花的王大爷、塔莎园艺、虹越花卉等本土园艺企业都有合作,去年还分别供应了杭州亚运会1800吨、浙江农林大学900吨、云南蓝莓种植基地3000吨。”项目运营方海宁元木园艺相关负责人介绍,“秸秆要变成园艺基质,需要经过自然晾晒、粉碎发酵,生物技术提取等工序,再和泥炭、椰糠按照一定的配方比例进行搭配,才能变成土壤改良介质或园艺基质。”
据了解,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年产园艺基质等有机肥5万立方米,仅去年一年就消耗了秸秆6000多吨。三期项目建成后,企业将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生产周期将大幅缩短,生产效率将大幅提升,像水稻和小麦秸秆完成发酵仅需两个小时,预计每天可综合处理利用农作物秸秆80吨左右。
“三期项目我们主要就是处理晚稻、小麦和油菜秸秆,用来代替进口泥炭,这样成本可以大幅降下来。我们的产品有三种用途,一是回填,二是土壤改良,三是制成园艺产品。”海宁元木园艺公司总经理程万里介绍。
项目建成后,秸秆收集范围将扩大到周边乡镇乃至海宁全市,除了减轻秸秆处理的压力、杜绝秸秆焚烧,还能改良土壤,降低园艺企业生产成本,带动周边农户、低收入家庭、村集体增收,形成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新模式,实现农林废弃物“资源化、高质化利用”的目标。
除了实现秸秆循环利用新模式,项目还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致富。“建设一期、二期项目时,我们就采用了‘村集体+低收入农户’的建设模式,由爱心企业为全镇近300户低收入家庭提供无息借款进行入股,户均享受每年400元的固定分红。”姚宪国介绍,这一模式将在三期项目建设中迭代升级成“村集体抱团+低收入家庭+农户”,目前,整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预计4月底动工,11月底前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