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戴卿 李扬 陆婷婷
“女儿们又来看我了,还买了很多水果呢。”10月9日,湾沚区陶辛镇的八旬老人奚居武一见到记者就忙不迭地分享心底的喜悦。奚居武口中的“女儿们”其实与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而是村里的“共享女儿”。
“一中一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今年85岁的奚居武是陶辛镇沙墩村人。去年以来,一直独居的奚居武的家里时不时多了一群“女儿”的身影,这得益于“共乐之年:独居老人互助养老项目”推出的“共享女儿计划”。她们不仅是奚居武的“女儿”,还是沙墩村20多位“空巢”、独居老人的“共享女儿”,为老人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支持、健康关怀、文化娱乐、社交互动等多方面服务。
“根据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生活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有1.2亿人。相较于城镇地区,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深、速度更快。”项目发起人董慧琴告诉记者,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给基层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自小在村里长大的董慧琴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是社会工作。2023年6月,目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董慧琴回到家乡,结合所学知识,注册成立湾沚区星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在市民政局与市第九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的支持下,启动了“共乐之年:独居老人互助养老项目”。
作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享女儿计划”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村内妇女代表的热烈响应。该计划是将村里的留守妇女与独居老人这两个特殊群体结合起来,通过“一中一老”帮扶模式,填补了独居老人家庭照料、心理疏导的空白,助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董慧琴介绍,互助养老将实现救助、预防以及发展三个维度的目标任务,即对需要特别关注的独居老人给予及时的救助;通过各种活动及服务预防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搭建平台帮独居老人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服务,能帮助独居老人在熟悉的社区体面地养老。”董慧琴笑着说。
沙墩村位于陶辛水韵入口,是我省第二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我们沙墩全村户籍人口约2500人,独居和空巢的老年人约260人,养老服务是和美乡村的组成部分。怎样服务独居和空巢老人,让其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共享女儿’的出现填补了村里的一项空白。”村党总支书记陶文俊说。
“共享女儿”织起云霞满天
秦美林和奚小荣是村里的首批“共享女儿”。“既然村里独居老人的子女无法陪伴左右,那我们就成为他们的女儿,尽我们所能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秦美林告诉记者,“共享女儿”的主要任务就是定期入户探访,为独居老人清洁身体、打扫卫生、烹饪食物。同时,倾听老人的心声,当好老人的知己与朋友。
奚居武之前一直在村部边独居,虽然身体比较硬朗,但性格较为孤僻。秦美林至今记忆犹新,首次登门时,老人是满脸的不解甚至抵触。经过几次接触,老人放下了警惕心理,向“女儿们”敞开了心扉,渐渐地,奚居武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别看倾听这件事简单,但是老年人需要这种关怀,仅仅是倾听他们的过去、关心他们的情绪,老年人就很开心。”作为村里的文艺骨干,秦美林说起话来,快人快语。
还有一次,秦美林发现,大家一起跳广场舞时,有位老人总是怯怯地站在远处观望。于是,秦美林便主动上前和老人聊起了天,并邀请她加入。分解动作、卡准节奏,在秦美林的耐心指导下,老人渐渐地放开了手脚,广场舞越跳越好,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现在只要天气允许,老人都会早早地来到小广场,等我们来一起跳舞。”秦美林高兴地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村里的“共享女儿”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如今的11人,被服务的老人达20余位。越来越多的独居老人,也在她们的帮助下,尝试走出来,融入集体中。“其实,奉献爱心是一种‘双向奔赴’,在‘共享女儿’的关爱下,老人们有了更为精彩而温暖的晚年生活。而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秦美林说。
“我们每个人终将老去,空巢、独居等特殊老人需要更多的关爱。湾沚区积极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湾沚区民政局副局长花成南认为,在绝大多数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而具有血缘关系的儿女因各种原因缺席老人晚年日常生活的当下,“共享女儿”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社会力量参与,健全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爱意与善意擦亮城市的文明底色,滋润了更多老年人的心灵。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省民政厅下发《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进一步向社区和家庭延伸。未来,类似“共享女儿”式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或将更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