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关于肾病的科学知识,你了解多少?

台传媒通讯员丁 艳

1.肾炎就是肾脏发炎?

真相:肾炎的产生并不是简单的“发炎”,而是由于免疫功能的紊乱。当免疫细胞识别到机体正在面临着攻击,就会启动“杀敌”模式,如果误杀到了正常的肾组织,那么肾炎就产生了。

2.得了慢性肾病,一辈子都要吃药?

真相:并不是所有慢性肾病患者都需终身服药。早期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低蛋白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进展;部分继发性肾病(如药物性肾损伤)去除诱因后可以停药;终末期患者透析后部分药物可能不需要持续使用。

3.水肿越厉害,肾病就越严重?

真相:水肿并不能反映肾病的严重程度,有些肾病患者水肿明显,但肾功能损害较轻;也有患者无明显水肿但肾功能已严重受损。因此,评估肾病需结合尿检、肾功能和其他指标,不能仅凭水肿程度判断。

4.肾病患者少喝水,肾脏就能轻松点

真相:有严重水肿或少尿的患者,需控制水的摄入。但对没有明显水肿、尿量正常的患者,适量喝水有助于排泄毒素和废物,盲目少喝水可能引发脱水或血液浓缩。

5.以形补形,多吃腰子对肾脏好?

真相:“以形补形”没有科学依据。动物的肾脏富含胆固醇,过量食用可能增加心血管负担。要限制胆固醇、脂肪的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都不建议食用。

6.尿频=肾虚?

真相:尿频和肾虚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非所有尿频都是肾虚引起的。在中医理论中,肾主水液代谢,具有调节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当肾气不足或肾阳虚弱时,肾脏对膀胱的固摄能力减弱,可能导致膀胱气化不利,进而出现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等症状。

然而,尿频并非肾虚的必然表现。其他多种疾病或生理状况也可能导致尿频,如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糖尿病、神经性尿频等。因此,在出现尿频症状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因于肾虚,而应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医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7.血肌酐正常=肾功能没问题?

真相: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但肾脏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即使受损50%以上,肌酐仍可能在正常范围内。因此,不能单靠肌酐值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还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8.肾病患者不能吃海鲜?

真相:无高尿酸或痛风的肾病患者可适量食用中低嘌呤的海鲜,如鳕鱼、鲳鱼、鲈鱼等,但需避免高嘌呤食物如生蚝、扇贝、沙丁鱼等。尿酸控制不佳或痛风急性发作期时,应限制所有海鲜类食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