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

首页>地方频道>丽水>要闻

暴雨中的坚强柱石——庆元县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抗灾纪实

关键时刻,挺得出,打得赢;考验面前,显担当,靠得住。

在历史罕见的梅汛暴雨灾害应对过程中,庆元县基层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投身安全隐患排查、受威胁人员转移、安置点群众服务及被困群众救助中,在危急关头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群众身边的守护者、服务员,担当了抗灾救灾的冲锋队与主心骨。

自6月20日全县解除防汛应急响应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又及时转入灾害自救与恢复工作中去。

群众不锁门离开

干部不放心走

暴雨如注,水位上涨,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水边、山边、崖边”的群众必须“应转尽转”。

转移难!久居山区的群众,会以过往经验判断,对眼前危险心存侥幸。尤其是年迈老人,担心到集中安置点生活不习惯,面对乡镇和村干部的劝导,迟疑不决。

从6月14日开始,屏都街道菊水村一天之内就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4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松雄和村干部来到回龙自然村89岁老人杨大资家时,老人说什么也不愿意转移。他说:“现在雨还不大,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了,不会有危险的。”其实,2022年“6·18”大雨,旁边山体滑坡就冲毁了他家厨房,这次老人不转移肯定不行。

外面雨势不减,老人心意未转。街道和村干部赶紧打电话,让他女婿、侄子赶来,一起帮忙劝导。说服工作从晚上6时多,做到第二天零时30分,老人最终同意去女儿家住,锁上大门,大家才离开山村。

“群众不锁门离开,我们就不会走开!”街道驻蔡段村干部吴方龙说,村里外来种植户、养殖户多,而且地处平地低洼处,持续暴雨受淹几率太高。但是,在做转移工作时,他们往往忙于抢救财物,容易错过最佳转移时机。这种情况下,街道和村干部就“盯”着每一户群众,直到他们关门离开才放心。

“有少数生产经营户迟迟不转移,我们就打电话给他户籍所在地的干部,让他们打来电话严厉督促,还真管用!”吴松雄说,为了防止村民和生产经营户转移后偷偷返家,干部每天早中晚巡查3趟,不漏一人,确保安全。

淤上乡多个村庄位于安溪河道旁,地势较低,这次暴雨袭击导致防洪堤大面积冲毁,许多土木结构民房倒塌,但由于群众提前转移安置到位,人员毫发未损。

“转移难,留下来更难。”淤上乡党委书记叶昌平说,为此,集中安置点实行早中晚和睡前“四次点名”,同时安排老娘舅志愿服务人员同老人们聊天,缓解大家的紧张与不安,确保群众留得住、吃得饱、安得下。

在险情解除后,几位老人离开安置点时,用朴实的语言夸赞乡村干部:你们辛苦了,真是我们的“临时儿女”!

“单打独斗”强

协作报团也强

极端天气下,可能断路、断电、断通讯。所以,提高微小单元的抗灾组织能力尤为重要。

“从6月10日街道干部入村开始,我们确保每个村都有一名‘包村领导’和驻村干部,每个自然村都有一名村委委员。”吴松雄说,自己进驻所联系的菊水村后,就将村委委员分散驻扎,确保9个自然村都有干部和党员,建立微小堡垒,带领群众保卫村庄。

果然,在洪水水位最高时,多个自然村“断路”,村庄内的抢险、人员安置和紧急情况处置,都需“各自为战”。因每个地方都有党员主心骨,村民情绪稳定,抢险工作不乱,有条不紊。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蔡段村。在危急时刻,一座桥垮塌,多处公路被淹,平地低洼地段的4个自然村彼此断连。水位暴涨,低洼地段的竹木制品厂房即将被水围困。根据此前划片包干责任,9个乡村干部分头进厂,一名党员干部负责3个厂,果断组织企业员工转移。

“我四周都是水,好害怕,快救我!”6月15日傍晚时分,鑫阳竹木加工厂一位女员工打来求救电话。在外面救援力量无法进入的情况下,值守在当地的蔡段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启林,卷起裤腿,徒步蹚水,凭着熟悉地形,迅速来到厂区。见到周启林后,女子不再惊慌,很快转移到安全高处。

干部下沉,街道指挥部的干部少了,但基层网格单元的干部多了。吴松雄说,明显感受到,这次防汛抗灾,指挥协调、应急救援都比两年前的“6·18”水灾更顺畅,“村自为战”,战斗力更强了!

此次强降雨,历史罕见的暴雨突袭五大堡乡。6月15日早上7点许,杨楼村、坑头村、东半村彼此联系的交通道路全部中断。驻三个村的乡干部和村干部,在做好本村抗险救灾工作的同时,更发挥互助精神,协作抗灾,抱团战风雨。

东半村党支部书记吴祥勇,骑着摩托车在沿线巡查中,步行前往濛淤村后奔自然村地界,安抚独居的5户村民,并用手机向他们在外家人报平安,还将后奔自然村的2名地质灾害隐患点村民转移到东半村集中安置点妥善安置。

杨楼村的乡政府“包村”干部练春灵说,3个村之间守望相助、抱团互助,不分辖区、相互配合,真正做到了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她说,杨楼村处在坑头村和东半村中间,两头多处塌方,电瓶车、摩托车难以通行,3个村就联合组织党员,从两头同时抢通道路,以最快速度将调拨物资送到了杨楼村。

平时练好的技能

抢险与灾后恢复派上了用场

“喂,老吴吗?那么大的水,还下去捞鱼呀!赶紧上来。”6月18日10时,淤上乡干部叶忠伟在操作无人机巡河时,看到有村民下水捞鱼,于是赶紧给他打去劝导电话。

“各村比较分散,如果光靠人力巡查,难免会有遗漏,于是我就想到了用无人机。”叶忠伟说,去年参加乡里的无人机培训后,就产生了浓厚兴趣,还特意自购了一台。想不到在这次防汛工作中,无人机发挥了不小作用。

在这次抗险救灾中,庆元技能型干部怀揣的技能,大有用武之地。

淤上乡淤上村党支部书记范海平,以前是木工,对机械也很在行,会开挖掘机,还会电工。暴雨导致村里一栋泥土房倒塌,剩下一堵墙对旁边住户及过往行人产生安全隐患,于是他就开着自家的小挖掘机,将残余墙体拆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灾害天气导致的停水停电情况难以避免,乡村干部中许多人身怀‘技艺’,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就发挥了作用,更快速地应急处置,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群众的正常生活。”庆元县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受强降雨影响,庆元先后有15条国省道及县道出现塌方,部分乡镇通村道路甚至在短短几公里内出现了10多处塌方点。在交通部门出动大量工程机械和人员的基础上,各乡镇会操作挖机、铲车的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加入到抢险中来,助力道路交通尽快打通。

“我们的应急救援队,很多队员会安装电,甚至会电焊。”范海平说,在防汛应急响应启动后,村里立即召集应急救援队到岗备战,他们个个有技艺,关键时刻都发挥了服务百姓、快速处危的作用。

风雨中,显担当。暴雨中,涌现了很多技能型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温暖故事。

江根乡上杉坑村党支部副书记吴思余,用简单工具,维修好近200米破损的水管,让7个行政村恢复供水;竹口镇干部陈朝晖,冒雨把修理摊支到村里,为出行不便的村民义务修理家电……在大雨滂沱中,全县基层各类技能型干部显身手,受到群众欢迎点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0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