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建设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和校地融合发展高地

3月26日,徐州市推动校地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交流市校双向奔赴、深度融合的愿景打算,研究2024年度重点工作事项,推动校地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启新篇章。市长王剑锋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戴敏捷参加会议,副市长钟卫华主持会议。

会议对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工作要点、评价指标作了说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等12家在徐高校负责同志围绕年度服务徐州发展及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先后发言,相关部门和板块就更好推进校地融合发展作了表态发言。

王剑锋在讲话中首先向各高校长期以来对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在徐高校建设发展,全市高等教育规模扩增,学科专业质量提升,服务发展成效明显,特色发展构筑优势,为徐州区域教育中心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剑锋指出,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在徐高校和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校地融合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认真落实区域教育医疗中心建设行动方案部署要求,围绕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徐州科创圈等发展重任,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赋能、互惠共赢”思路,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教育高地能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徐州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注入强劲动能,以高等教育的区域首位度巩固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王剑锋说,当前,徐州正处于政策利好叠加释放的关键时期,市校融合发展具有广阔空间和美好前景。希望高校在科技创新上更加关注产业需求,围绕打造“343”创新产业集群,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共同建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联合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新兴未来产业,为徐州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在人才培养上更好突出徐州特色,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增强与徐州产业匹配度,引导更多学生留徐就业,完善“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地方”保障体系,面向世界招引集聚高端紧缺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交替,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建设管理上更深融入城市肌理,让校园与社区有机融合,成为市民接受教育、丰富文体生活的活力功能区,建设更加开放、更有影响力的高校。在区域发展上更多展现担当作为,发挥高校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王剑锋强调,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全力为在徐高校建设发展提供一流服务保障,继续对接推进校地合作,按照“着眼市校发展需求,统筹双方优势资源”思路,不断深化校地全面合作。持续推动高校内涵发展,全力支持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为广大师生施展才华、实现梦想创造良好环境。竭力支持扩大办学空间,创新整合有效资源,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市推动校地融合发展联席会议要健全工作架构,明确工作机制,完善工作矩阵,规范组织评价,着力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常态化的校地融合发展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城校融合、引育融合不断迈上新水平,把徐州真正建成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和校地融合发展高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