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为徐州拥抱“万亿之城”注入更澎湃的金融活力

  原标题:从“监管者”到“护航人”,金融改革交出“硬核答卷” ——

  为徐州拥抱“万亿之城”注入更澎湃的金融活力

  “十四五”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监管机制,构建起覆盖科技、普惠、乡村振兴等多领域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截至去年底,全市银行业科技企业贷款余额突破640.5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超2000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3家,多项金融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金融答卷”。

  科技金融:精准滴灌创新沃土

  近年来,聚焦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到优化银行信贷结构,打出系列“组合拳”——推出“科创E贷”“苏质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破解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其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徐州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印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千亿计划”专项行动》;制定金融顾问服务“343”创新产业集群工作意见,动员全市金融机构优选金融人才组建金融顾问团队,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精细化的金融服务。

  2024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联合开展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县区行系列活动11场,解决融资需求约300亿元。全市制造业贷款连续3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近3年年均增速26.2%;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为4844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超640亿元,支持企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普惠金融:激活小微“毛细血管”

  2023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开展“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小微信贷专项辅导月”活动,推动普惠贷款增量降本。2024年,该分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扎实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推动普惠贷款增量扩面,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8.4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09个百分点。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徐州创新“助微贷”“徐数贷”等线上信用产品,推行“动产抵押+担保”模式,贷款利率较2019年下调0.5个百分点,并配套贴息政策。

  截至2024年末,全市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001.79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分别较2024年年初增长18.49%、18.66%。这组数字,不仅是金融数据的增长,更是徐州经济发展活力与韧性的生动体现。

  乡村振兴:金融村干部“驻田头”

  2022年开始,为聚焦农业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联合市委组织部等,派出金融村干部492名,实现乡村振兴重点任务乡镇全覆盖;2023年“金融村干部”项目入选年度共青团江苏省委创新创优工程项目;2024年选派第二批“金融村干部”662名,开发智慧交流平台,更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服务范围已辐射重点乡村全域。

  “金融村干部”充分发挥业务特长和专业优势,协助健全完善农村“三资”、村级账户、农民补贴等金融管理制度;主动走访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微企业等,及时了解金融需求,加大政策争取,全方位增加“三农”信贷供给;持续丰富贴近群众需求的金融产品,主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该分局还通过建立“农户+土地+产业”三维评估模型,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4亿元,配套提供风险保障26亿元。2024年,徐州地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全国地级市第一,推动2个农业保险产品入选省农业保险创新产品目录,入选产品数量连续3年全省第一。

  风险防控:“保交房”筑牢金融安全屏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分门别类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在建已售难交付商品房项目处置;督促加快授信审批、放款,推动实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扩围增效”,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符合要求的合规项目,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2024年末,已推送“白名单”项目57个,项目审批通过率100%,已放款156.5亿元。其中,通过备案制流程纳入“白名单”项目34个,已放款99.64亿元;通过审核制流程纳入“白名单”项目23个,审批通过金额65.33亿元,已放款56.86亿元。

  “十四五”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徐州监管分局以政策工具箱扩容、服务机制创新和生态体系优化,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耦合。接下来,该分局将持续深化科技金融融合,扩大普惠覆盖面,推动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并以“金融村干部”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为徐州拥抱“万亿之城”建设注入更澎湃的金融活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3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