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寻迹明朝“顶流”思想家王阳明,滁州着力打造文旅新IP,以阳明文化匹配恰当的诵读仪式、文创产品、研学线路——
滁山与我最多情
“归去滁山好寄声,滁山与我最多情。而今山下诸溪水,还有当时几派情。”这是明代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离滁两载后所作《思滁诗》,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对滁山的思念之情。
“王阳明,穿越五百年依然是‘顶流’。”这一网络热搜曾广为流传。滁州是王阳明讲学首地。在滁任职期间,他陶醉于琅琊山水与滁人淳朴民风,构筑来远亭、始创马政街,修官仓、倡孝义,留下了许多韵味悠长的历史故事。
在欧阳修与醉翁亭、朱元璋与明中都、辛弃疾与奠枕楼、吴敬梓与《儒林外史》、小岗村与“十八枚红手印”的故事广为传播之外,文化底蕴深厚的滁州加快打造王阳明文旅IP。在王阳明滁州讲学510周年之际,“滁山与我最多情”——滁州市第二届“阳明文化活动周”活动举办。去滁州寻迹王阳明。那里将阳明心学思想匹配恰当的诵读仪式、文创产品、研学旅游线路,打造具有滁州特色的阳明文化旅游场景,引领人们触摸文化根脉、走向诗和远方。
“从游之学自滁始”
——王阳明之于滁州
明正德七年(1512年)十二月,王阳明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次年十月至滁州任上,正德九年(1514年)农历四月二十五日离滁。从深秋、冬春到初夏,王阳明在滁州待了半年多时间,与滁州秀丽山水和百姓学人结下深情厚谊。
此间,他在理政的同时布道讲学,将滁之山水人文融入其“心学”阐发和理政实践,使滁州成为王门游学的发端地和心学传播的“望地”。
王阳明来滁时,已逾不惑之年,历经了格物苦求、宦途蒙冤、居夷处困、龙场悟道、庐陵施政的磨炼,其思想学识已趋于成熟。“滁州讲学可以说是王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思想特征的思想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为他后来提出‘致良知’做了充分的思想预备。”在“滁阳山水证良知”——阳明学说的时代价值学术研究分享会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董平对记者说。
钱德洪《王阳明年谱》描述其当年讲学情景:他们或环龙潭而坐,吟诵圣贤之言、稽古论今,对答命题;或一起游历山水之间,饮酒弹琴、畅言欢歌;或与诸生默坐于室,静思澄虑,“省察克治”。从南京太仆寺衙署,到龙潭、阳明书院遗址,再到琅琊山醉翁亭、丰乐亭,最后来到遵阳街,“重走阳明游学路”、“滁州古城行走·甲辰十二月令”文化研学游等活动如今在滁州蔚然成风,本地文史专家与滁州学院师生、当地中小学生、文史爱好者沿着王阳明游学、讲学足迹,边看、边问、边评,体验感悟其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从王阳明的滁州文化故事里,我们能汲取更充沛的文化力量。”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王思语说。
“滁阳山水证良知”
——心学的时代价值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心学四句教在琅琅童声中,呼唤向内心深处体察真理,倡导“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近日,在滁州演艺集团小剧场举办的龙潭弦歌——礼敬阳明诗文朗诵会上,组诗《林间睡起》《龙潭夜坐》《山中示诸生》《寄滁阳诸生》,舞蹈《落叶秋声》,情景剧《迷雾中的觉醒》,朗诵《传习录》节选、《心学四句教》《我心光明,哪里都是水云间》等精彩节目,采用王阳明学说经典原文和诗歌创作,艺术演绎王阳明对滁州山水的眷恋深情、与滁州学人的深情厚谊和心光朗耀的人格魅力,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生动立体的传奇思想家“王阳明”。
“王阳明学术思想来自于亲身实践,他用一生完成了自己学术体系的逻辑建构,既是阳明心学的创造者,也是阳明心学最初的、最完整、最彻底的实践者。今天,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阳明心学是我们这个时代值得继承、发展、借鉴的一种可贵的思想文化资源。”董平建议,滁州市对现存的一些遗迹遗址做好充分发掘,做好文化推广,让更多人能够知晓王阳明,知晓“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阳明心学认为心动即行动、心动就会行动。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本心)。”在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徐小跃看来,人们常常提到的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正体现出知行合一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传习阳明心学,营造‘知行合一、此心光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提升自我的格局,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普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郦波说,当年阳明心学从小众普及到大众认知的节点就在滁州,因此滁州对阳明心学的弘扬、传播意义重大。
“只把山水作课程”
——文化传承燃薪火
为加强太仆寺的防卫,王阳明召集了200余家民众,在太仆寺东南开发野地,让他们从事农桑生产,免除租赋,盖房居住,形成一条街区,即“马政街”。同时,他组织实行“社区自治”,保持长治久安。后来,“马政街”改称龙池街,延续至今。
日前,从“马政街谣”到“知行合一”研学半日营活动在南京太仆寺举办,参加活动的学生们齐声诵读《马政街谣》,随后跟随带队老师了解太仆寺的历史和明朝的马政制度。南京太仆寺衙署正门至大堂处的广延院布局着几十根拴马桩,每一根拴马桩的柱头都雕刻着形态各异的马或其他形象,学生们停步仔细观察,尝试着在木板上勾勒出马的轮廓,在参观结束后,又化身小木工,体验木艺制作。
第二届“阳明文化活动周”活动由滁州市政府主办,举办一场学术分享会、一场诗文朗诵会、一场主题采风活动、一场学术报告会、一场社学沙龙、一场行走滁州研学活动、一场研学一日营活动等。“为的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持续保护好阳明行迹地,进一步讲好阳明文化的滁州故事,打响王阳明在滁州的IP品牌,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连侠对记者说。
青砖黛瓦、灯火阑珊的遵阳街夜景,美不胜收。这条滁州人为纪念王阳明而专门命名的街道,已被打造成一条历史文化街区。走进阳明青年公共空间(原胡家大楼),展览、讲堂、音乐、直播等新玩法令人目不暇接,图书阅读、研学活动、文化创意、艺术展览等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滁州市保护古城风貌,综合打造具有阳明文化和民俗元素的遵阳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升级历史文化名城,利用人文资源完善拓展琅琊山旅游风景区,在丰乐亭景区增添新的书院文化景观,发掘保护阳明讲学的龙潭遗址,与太仆寺联袂,发挥研究和文旅功能,提升景区档次。同时,重建阳明书院,在其中陈列展示王阳明及其弟子名宦名儒的生平资料、文献文物和相关文化艺术品,在书院内开设“滁州人文讲堂”,举办不同层次的传统文化讲座、国学课堂、少儿蒙学班、学问交流等活动。
知行合一求“大我”,一盏心灯耀古今。参加活动的知名历史博主王建认为,在网络语境下传播阳明文化,要在提高传播内容的创新性、互动性中,发挥文史专家的权威观点,加强相关城市的互动交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