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点亮歌声系列之二:
靖江原孤山区长
王倬烈士浴血永生
王倬,靖江市生祠镇新跃村(原靖西惜字乡)王家埭人,1915年9月出生。1938年,为保一方平安,创立“村际联防”组织;1939年,复办老港初等小学;新四军东进后,1941年秋,被推荐担任惜字乡乡长,1944年3月,仍被“豆选”为乡长;由于表现出色,1944年6月被县委选送苏中公学学习;1945年4月随粟裕部队南下浙西开辟根据地,担任孝丰县西亩区区长兼带一个连武装,参加了第三次“天目山战役”,同年10月随军北撤到淮安待命,11月奉命回靖担任孤山区区长兼游击队队长。1946年冬后,先后任靖中办事处副主任、主任兼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大队长等职。1945年入党。1947年4月1日牺牲。
93岁朱三林,广场放歌唱英烈
视频中深情演唱的老人叫朱三林,今年93岁。2022年6月20日下午,在王倬烈士外孙王晓阳的帮助下,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历史采集团队在靖江人民公园广场,寻找到老人,请他用民间曲调唱一唱那首广为传唱、歌颂英雄的歌。
演唱前,朱三林说:“各位父老,我年纪已经是93岁了,从小欢喜哼哼唱唱。今天我为什么来呢,想到解放前,我们有个区长,他姓王,叫王倬,他在我们孤山区做区长,被国民党抓了,被害的。国民党虽用尽酷刑,他最后到死都没有屈服,国民党挖去他眼睛,剜掉他的心,最后将他的生殖器都割掉了。这个人为老百姓硬气不怕死,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有个纪念王倬区长的歌,我一想到这个人,为老百姓这么吃苦,想到就要哭,想到就要唱。今天我唱一段给大家听听。”
《哭王倬区长》歌词
王区长真正好,从小上学校呀,他虽是、地主身,情愿为穷人啊!情愿为穷人啊!
参加了共产党啊。首先做乡长,后来那、去训练,浙西做区长啊,参加了天目战。
大军北撤时啊,王区长北撤去,奉命令、调回来,负责孤山区啊,坚持在孤山区啊!
转移到靖西区啊,老百姓家里住,被坏人、来发觉,送信到敌据点啊,王区长全不知啊!
被敌人包围住啊,生死全不顾。拖了那、快慢机,带兵冲出去啊,带兵冲出去啊!
子弹打光了呀,脚上带了花,要自尽、没子弹,结果被俘了啊,结果被俘了啊!
押到那广陵镇呀,反动派想公审,老百姓、一听到,个个喊冤枉啊,个个喊冤枉啊!
顽县长张异山呀,要杀王区长,老百姓、一听到,个个无主张啊,个个无主张啊!
王区长到刑场啊,大骂张异山,我死后、没问题,还有共产党啊,消灭你蒋匪帮啊!
这首歌的歌词和王倬烈士的事迹广泛见著于《靖江人民革命斗争史》《靖江英烈》《中国民间文学靖江县资料本》《孤山老战友》《竹林烽火》等书籍。传唱的时候,分明能够看到朱三林老人眼角透出的泪花。从无声的记载到动情的歌咏,时间已经流逝了70多年,然而,王倬烈士的故事依然在老百姓中间传唱。歌声从历史深处走来,仿佛惊动了万寿坊牌下的一行行翠竹,又仿佛沿着人民公园广场上高大的松柏向上攀援,融入酷暑中的蓝天。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公共学院副院长葛莹莹、老师宋国鹏与学生朱帅,赶到靖江参与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史采集活动。左起为:宋国鹏、王晓阳、朱三林、葛莹莹、朱帅。
巧合的是,王倬烈士的大女儿王蕴秋就住在人民公园附近的小区。2022年6月20日,王蕴秋向我们讲述了她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情景。
烈士大女儿王蕴秋口述历史:
远远地见父亲最后一面
面对屠刀,父亲说:“我死党不死”
我叫王蕴秋,生于1934年11月,今年89岁。1935年夏天父亲到上海正风中学读书,1937年上海沦陷前回靖,回到家乡后,父亲外出寻找过新四军,那时他就非常进步。
新四军东进后曾在我家住过。父亲参加革命后,常不在家。我七岁那年,妈妈去世了,那时,全靠奶奶拉扯。我记得,1945年,父亲从苏中公学南下路过靖江的时候穿着新四军的衣服,赤脚穿草鞋。1947年,国民党到处抓共产党。国民党军抓不到我父亲就把我家房子烧掉了。
1947年3月,父亲北撤后,为了解敌情,自告奋勇,又带了五六个人潜回敌战区,藏在孙家埭一户人家。一个坏人看到,就去国民党那里报告。一个连的国民党包围过来,并对我父亲喊:王倬,你出不出来?你不出来我们就放火烧了。父亲只好冲出来突围,多处受伤后被捕。那时我12、13岁,就去看。父亲躺在一个竹匾子里,身上都是血。这时国民党兵过来叫我父亲走。父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一路上血都在滴哦。
后来,一个姓王的保长对我也算好的,对我喊到:你去看看你父亲去。我说不敢去,他说沿着这条路一直跑,就能够看到。我就溜过去,正好站岗的人在小便,我就往里面一跑,里面有三间屋,父亲就躺在旁边搭起来的一个棚棚里。我坐在门口,听到有人问我父亲说:王倬,你的家庭这么好,为什么要参加革命?父亲回答说:为了千百万被压迫的人民。我又不懂这些,问话的人还夸我父亲了不起、了不起。这时就听见有人喊:王倬,孤山的车子来了。我只好哭着回来。
我后来听大人说,国民党把我父亲开膛破肚,我父亲还喊道:我死党不死。说完双目瞪着敌人,敌人凶残地把我父亲的眼睛挖了下来。父亲死后,我奶奶雇人用一个小车把他的遗体其实就是一点点骨头拖到新丰老家,把丧事办了。
采集时间:2022年6月20日
采集地点:靖江市颐园小区1幢201室
采集团队: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烈士外孙王晓阳口述历史:
从抗战硝烟中走来的外祖父
在迎接新中国的曙光中倒下
王晓阳(右一)高泗阳(左一)夫妇与母亲王蕴秋合影。
我叫王晓阳,是靖江市发展改革委的退休干部,今年62岁。王倬烈士是我的外祖父。外祖父是我一生的骄傲,大家都尊敬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父母亲更是谆谆教导我们要继承红色家风、要做一个好人。
近年来,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说好英烈故事、传承红色精神的愿望更加强烈。为此,我收集阅读了大量的靖江革命史料、老战士回忆文章和书籍,访谈了一些曾经见到过外祖父的老人,常常走进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回顾历史、缅怀先烈,外祖父英勇高大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也逐渐生动、鲜活起来。
挥泪写歌,词作者就是烈士战友
在靖江有这么一首歌,歌名叫《悼王倬烈士》又名《哭王区长》,它曾经唱红了整个孤山区,影响了几代人。这首歌的背后有着动人的故事。歌词的原作者叫周士林。周士林1919年8月出生于孤山区广陵乡广陵镇南市头一个贫民家庭,高小毕业。他苦大仇深、立场坚定、对敌斗争坚决果敢,1946年担任广陵乡党支部书记。他与王倬在共同的对敌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战友情。1947年秋,他主动请求随靖江独立团打回靖江、收复阵地,打响了收复广陵镇的第一枪。胜利后,在追悼王倬的日子里,与王区长一道战斗的日日夜夜,一桩桩往事历历在目:1946年夏“五四土改”,广陵乡分了恶霸地主张异三家的土地和浮财。同年1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不让张异三构筑广陵据点,一天工夫扒了张家几十间高大房屋……张异三疯狂报复、残酷杀害王倬区长。一想到这些里,周士林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含泪写下了《哭王倬区长》的歌。歌曲经革命烈士钱江的妹妹钱月英等人带头演唱,唱遍了孤山区。
1948年冬,为响应“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孤山区掀起大参军活动,时任孤山区委委员、宣传科长的周士林,配合形势宣讲和控诉地主、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在动员会上带头唱起《哭王倬区长》歌,歌曲激发了为死难烈士报仇的决心,也点燃起广大青年参军的热情。10月份,新兵集中,孤山区有200多名青年与侯河、曲霞区新兵共500多人编成1个新兵营,周士林主动参军被提拔为副区长后任新兵营营长,原孤山区区长居靖同志带头参军,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3军新兵团参谋长。1949年4月21日,他们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全中国立下新功。
这首歌在历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今天,传唱它仍将具有重要作用。
王晓阳在党旗红遍弯腰沟口述史采集现场。
求学上海,青年王倬初步接受革命思想
外祖父王倬于1915年9月出生在靖西惜字乡一个地主家庭,是其母亲40岁时所生,排行老五,上面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哥哥王伟排行老大,比王倬大19岁,育有两子,大的叫王定一(革命烈士),小的叫王志远,王志远只比叔叔王倬小3岁。外祖父四五岁时,其父亲因病去逝,哥哥王伟挑起了照顾培养弟弟的担子。王伟从小读书刻苦,20岁毕业于江南的甲级师范学堂,回乡后,受国民政府委派,创办了老港初等小学校,曾聘请后来的共产党员顾作哲担任过国文、数学和美术教员。在庭训和兄范的濡染下,七岁开蒙的外祖父,积极上进、爱好学习,先后在靖江县立生祠小学、江阴青阳中学读书。
1932年10月,正当外祖父攻读初三年级课程时,哥哥王伟因病客死异乡。18岁的外祖父遂遵母命辍学回乡完婚。然而,外祖父并不甘心衣食无忧当“地主”,他有志于像哥哥一样做一名“教书先生”。当时,地方政府有个规定,无中学毕业文凭不得担任小学教员。在这种情况下,外祖父就积极寻找求学门径,最后,通过熟人关系获得了靖江县中肄业证,得以正式插入上海正风中学继续学业。1935年夏天,王倬第一次为了自己的追求和职业选择,与新婚妻子和2岁女儿离别。
青年王倬。这是王倬唯一的照片,也是唯一的遗物。
上海正风中学是一座进步的学校,这个时期的校长叫胡昌治。学校1935年7月由胡昌治接办,到1937年5月胡昌治被国民党教育局撤职并勒令离校。据有关资料介绍:1935年,一二·九北平爱国学生运动爆发后,上海各高等学校和中学学校的学生首先奋起响应,12月12日起,各大学学生纷纷集会、通电,声援北平爱国学生运动。“同时,正风、麦伦、爱国女中等几十所中等学校学生,亦发表反对华北自治的联合宣言,并呼吁南京政府开展爱国活动。”由于国民党在有些大学里派了带枪的特务学生监视学生活动,因此,特务学生同进步学生间的斗争非常剧烈。“在不少中等学校里,尤其是进步师生力量占优势的情况就不同了。”当时,“在中等学校教师和学生进步力量较强的学校有正风、麦伦、惠平、爱国、中国、务本、培明、充实、光实、光华附中等。其中正风中学校长胡昌治、麦伦中学校长沈体兰、中国女中创办人罗叔章,都是自愿接受党的领导的进步人士,他们公开宣传抗日,聘请进步教师,支持并保护学生爱国活动,经常邀请爱国人士来校讲演。”爱国女中、正风中学、麦伦中学、光实中学、国光中学等还有个别共产党员。正风中学因此被称为“红色堡垒”。正是在这个时期这所学校,外祖父接受了最初的进步思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熏陶,由此,奠定了与剥削阶级及其家庭决裂的思想基础。
1937年5、6月份的时候,胡昌治被国民党的教育部门勒令离沪,这个学校就解散了,外祖父回到了靖江。这一年,他22岁。回靖后不久就爆发了淞沪会战,同年12月份,靖江也被日军占领了。
收录王倬烈士事迹的《孤山老战友》《竹林烽火》等书籍书影。
在战火中淬炼,热血青年蝶变革命战士
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外祖父对日军的暴行和国民党的溃败,十分痛恨和蔑视。他曾组织邻居王和等十几位热血青年到黄桥、如皋、海安等地寻找抗日武装,历时二十多天没有找到。回靖后,为保卫一方平安,1938年,他在家乡创办了“村际联防”组织,与敌伪和流氓匪盗进行斗争。外祖父当年想办法买到了两支枪。当时这个枪支是非常难搞而且是要冒风险的。两支枪力量薄弱,因此,当匪盗下乡骚扰的时候,他们还用那个铁筒放鞭炮等方法,充当枪声吓唬敌人,以壮声势。在寻访外祖父事迹过程中,面对我的访问,94岁高龄的王位甫老人讲起那段往事,绘声绘色。
1939年,外祖父复办老港初等小学,校址还是在自己家里。他对贫苦农民子弟实行免费入学,并常给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午餐。学校唱爱国歌曲、搞抗日演讲、经常举办各种文娱演出。我母亲还参加了儿童团,一边读书、一边站岗放哨。外祖父对学生非常关心,有个90岁老人叫叶其朋的说,他对我外祖父印象特别的深,因为有一次中午休息的时候他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下来,脱臼了,外祖父亲自陪他去看医生。王家埭还有一位叫王位川的老人,今年86岁,他说我外祖父身高力壮,爱好体育运动,喜欢踢毽子,把毽子踢得很高,一下子跳起来能连踢二十几个。
1940年7月,新四军东进,靖江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1年秋,外祖父被推荐担任惜字乡乡长。那个时候外祖父虽然还不是共产党但他心已向党。外祖父担任乡长后,回家的次数就不多了。我母亲就跟我们说过,她常常看不到父亲,有的时候父亲回家很晚了,非常疼爱女儿,就在她的额头上吻吻或帮她把被角掖掖好。外祖父担任惜字乡乡长的时候,王和已加入党组织,并担任惜字乡支部书记,因此外祖父常常帮他们做事情。1944年3月,就是用豆子选乡长的时候,外祖父仍被选为惜字乡乡长。曾有一次,外祖父因为抗交敌伪公粮被抓到炮楼里,伪军把他吊打了一天一夜。是苏忠武帮他送信,使他得到营救。
从上世纪40年代初起,外祖父就先后与周征夫、周博文、浦骊珠、贾成、祝自荣、苏忠武、蒋逸成等共产党人有所接触并相识,在他们的影响下,他的思想更加进步、立场更加坚定、斗争更加坚决、表现更加出色,敌人更加害怕,而党组织对他是更加地信任和重视。
1944年6月,由太和区委书记祝自荣推荐、县委选派外祖父到苏中公学学习,临行前他带上了侄儿王志远。通过一级一级交通站秘密护送、昼夜前行,经过如皋、南通等地,再转乘小船前往苏北,他们到达宝应金吾镇。在几个月的等待后,11月,叔侄两人如愿成为苏中公学第二期学员。外祖父被编入地方干部班。在那个班上他参加了整风运动,接受了系统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的政治审查。
1945年1月,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东南的方针,成立苏浙军区,同年5月成立浙西军分区。4月份,学习一结束,外祖父就随军南下。路过靖江四圩港时曾与苏忠武相遇,苏忠武在《竹林烽火》中写道:“我问他想不想回去看看老母亲,他说非常想,可是任务紧,时间不允许,不能回去了,要我见到他母亲,帮他说明情况,请她老人家谅解。”我母亲也回忆说,她也去看过父亲,她说:他身穿新四军灰蓝色军服,赤脚穿着草鞋,腰间挎了一支驳壳枪。在浙西的时候,外祖父被分配在孝丰县西亩区任区长,兼带一个连的武装,同年6月参加了第三次天目山战役。
1945年8月抗战胜利,8月28日毛主席亲赴重庆与蒋介石举行和平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苏浙军区根据党中央、华中局指示,在《双十协定》正式签订前即开始有计划地部署北撤工作。外祖父就是在这段时间入的党。据居靖同志(1947年王倬牺牲后任孤山区长)回忆:他于1945年4月随粟裕部队南下,又于1945年10月随粟裕部队北撤回到苏中。其中1945年4月南下时从靖江渡江,在浙西军分区报道分配工作时与王倬相遇,1945年10月北撤时,随第四纵队及浙西军分区武装由叶明等人带领,经宜兴、溧水、句容等县到达武北、澄西一带,再随第三纵队北渡泰兴地区。北撤途中他与我外祖父在溧阳再次相遇,时间已隔半年。居靖与我外祖父随部队一起回到淮安待命,同年11月,又一同由组织上分配回靖工作。我外祖父被任命为孤山区区长、居靖被任命为民政股长。外祖父来到孤山区,身上还挂着浙西抗战的风尘。
蒋逸成(右)与老领导陈光(左)合影。照片由王晓阳提供。
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血洒孤山
1946年元月1日,国民党军占领靖江城,孤山区对敌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孤山区,南靠国民党的指挥中心靖江城,北连敌人的据点季家市,中间有孤山镇,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贯通全区的季靖公路是敌人通往苏中的交通干线之一,也是分割我靖东、靖中两个大区的封锁线。反动派对孤山区的进攻尤为猖狂,孤山区军民针锋相对。敌人不让我们安宁,我们也绝不让敌人好过,王倬到孤山后,始终率领游击队战斗在最前沿,严密监视靖城的国民党驻军,坚决打击出城抢掠的敌人。他们惩恶除奸、打碉堡、拔据点、破拆公路、拆毁桥梁,切断交通线,采用游击战术歼灭小股敌人,摧毁敌心,狠狠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1946年6月,王倬在县、区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部署下,“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白天打仗、晚上分田”,积极领导孤山区土改,分掉了恶霸地主张异三家的土地和浮财,同时建立民兵组织,保卫胜利成果,立了人民政权的威信、鼓舞了人们的斗志。7月,配合苏中战役,积极开展支前工作,并粉碎了敌人阴谋破坏支前工作策划的“暴动”。11月,针对国民党靖江自卫总队队长张异三妄图在“清剿”中利用自家房屋建立广陵镇据点的企图,根据县委反“清剿”决定和要求,组织孤山区广陵等几个乡几百名民工,一天工夫就将张异三家三四十间高大房屋全部拆光,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图谋。1947年1月,张异三因“清剿”有功当上了国民党靖江县县长,外祖父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时的斗争异常残酷。据党史记载:仅在1946年11月至1947年3月间,靖江遭敌杀害的共产党人、基层干部、积极分子、普通群众就有3000多人。外祖父的大侄儿王定一就是在第三期“重点清剿”中被杀害的,外祖父家的房子也被敌人在同一天烧毁。
王倬对党忠诚、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对敌斗争坚决、机智、果敢,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同时,他爱兵如子、视民如母、与战友情同手足,在孤山区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1947年2月,靖江反“清剿”斗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保存有生力量,准备未来的反攻,我县党政机关和大批干部开始北撤。3月7日、8日,外祖父和靖中区委书记徐梓人带领靖中大队和地方干部100多人,经浴血奋战突出重围,当夜越过季(家市)黄(桥)封锁线,转移到如皋县境内,与靖江县领导同志汇合。这次突围中,钱江同志英勇牺牲。不久,靖江县委决定:根据地委的指示,为了解靖江敌封锁圈内的情况,部署内线斗争,决定派一支小分队插回靖西和靖中活动。外祖父主动请缨、临危受命。
3月22日,外祖父和祝自荣带着小分队奉命出发。经过三夜急行军,到达太和区界河边。外祖父随祝自荣在靖西区活动了三天,商讨和思考如何插人靖中坚持斗争。28日深夜,外祖父毅然带领5位战友向靖中进发。当夜因为天雨路滑,以致未能按计划的时间穿过封锁线,只好潜入惜字乡孙家埭孙炳荣家。结果第二天被当地一个保长告密,驻新丰市、毗芦市国民党省保安中队和惜字乡自卫队及其它土顽把外祖父他们包围了起来,并在对面的房屋上架起了机关枪。这场战斗从当天上午十点一直打到下午四点多钟。由于敌人准备放火烧房子,外祖父决定提前突围,他从那个房子里冲出来的时候打死了两个“洋顽”,他也身负重伤,腮部被打穿、手臂中弹、臀部被戳两刀。由于敌众我寡不幸被捕、这是1947年3月29日。
国民党靖江县长张异三得到王倬被捕的消息,立即向新丰据点要人,30日,将他押至靖城监狱。4月1日清晨,张异三派出二三十个全副武装的匪兵,从靖江城乘坐美式卡车,将王倬等多名共产党干部和游击队员押往孤山镇。敌人在镇上对外祖父又一次进行毒打,残忍地用粗铅丝穿过他受伤的双颊,还给外祖父“穿琵琶”,然后宣布押往广陵镇行刑。张异三、国民党孤山区区长随车监刑。在广陵镇,张异三亲自召开“公审会”。刑场设在据点附近的六圩埭腰沟上。敌人将外祖父用刺刀钉在门板上,又用铁丝和绳索把门板绑在一颗碗口粗的桑树上。最后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杀害:割耳朵、割鼻子、剜眼睛、割舌头,然后挖心摘肺、破肚挑肠,砍下头颅。心肝作了下酒菜,头颅被做祭品并游街示众。张异三用这种方式杀害多名共产党员,丧尽天良、罪恶滔天。
王倬牺牲了,人们纪念他,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革命烈士及其英勇事迹对我们永远是一种教育和激励,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将永远继承外祖父遗志和革命烈士精神,做红色传承人。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思想不能退休,要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党,奋斗新征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采集时间:2022年6月19日
采集地点: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三楼会议室
采集团队: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
【延伸阅读】
那高大的身影消失在黑夜里
战友祝自荣详述王倬牺牲前后
1956年9月30日,解放战争时期靖江县委部分主要领导在扬州合影。左起贾成、祝自荣、许淦、张建平。
今年4月1日,是靖江人民的优秀儿子,我们党的好干部、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倬同志牺牲四十周年。王倬同志把全身的精力和鲜血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他高尚的革命气节,大无畏的牺性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解放战争期间,靖江最早被敌人占领,一直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是敌我争夺最激烈的地区。靖江县委领导根据地军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生死大搏斗。靖中(孤山、侯河两区合并的战略大区)又是处在靖江和泰兴路南的中心地带,敌我反复争夺,斗争十分尖锐。敌人在季靖公路、靖泰公路和界河沿线增筑了许多据点,以达到分割我根据地、消灭我武装力量、摧毁我基层政权,实行全面控制的目的。洋顽土顽互相配合,对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扫荡、清剿。敌军所到之处,大量屠杀人民,奸淫妇女、焚烧村庄、抢劫财物,无所不用其极。靖中广大军民没有被吓倒,更加激起了对敌的仇恨,与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时担任孤山区区长、靖江办事处主任的王倬同志,始终和广大群众战斗在一起,坚持斗争在第一线,哪里斗争最紧张,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深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信赖。
1947年3月7日夜里,王倬和徐梓人同志带领靖中部分干部和区游击队跳到广陵区。同泰兴路南游击营会合。3月8日,敌304团和306团两个营合击驻地小唐家庄。靖中的部队、干部和路南游击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胜利突出重围。靖中干部钱江等四位同志在突围中光荣牺牲。当夜,突围出来的部队和干部,过季黄公路封锁线,转移到如皋县珊瑚区,同靖江县委、以及靖东、靖西的同志会合。
为了迅速了解靖江封锁线内的情况,部署坚持内线斗争,根据地委领导同志的指示,县委研究决定派一个小分队插进去。靖中区委书记徐梓人同志因为满身生疮,行走不便。王倬同志便主动要求返回靖中,挑起这个重任。自从离开靖中后,王倬同志始终关心着那里人民的苦难、干部的危险,他决心回去和他们一起同生死共患难,坚持斗争,打击敌人。3月22日晚,我们这支二十多人的精干小分队,冒着初春的寒意,从如皋地区出发。县委汪青辰等同志为我们送行,深情地祝愿我们“一路平安”,“早日胜利会合”。我们夜行昼伏,选择可靠的基本群众家“打埋伏”。经过三夜急行军冲过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太和区界河边。这时,敌人到处筑据点建岗哨,向中心区推行顽化。许多群众、基层干部被杀害,太和区、东兴区的领导同志浦骊珠、许德清等同志被捕后牺牲。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斗争是残酷的,处境是危险的。但是,王倬同志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总是专心致志地在筹划如何插进靖中坚持斗争。他对坚持内线斗争抱有坚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在靖西和蒋华区一起行动了三天。共同的战斗目标,深厚的革命友谊,把我们团结在一起,情同手足,亲如兄弟,融洽无间。王倬同志按捺不住对在靖中坚持斗争的干部和群众的焦念心情。经对敌情的分析,决定带六个人的小分队插进靖中。
那天晚上,炊事员准备了两个菜为王倬同志和小分队送行,大家都有说不出的依依惜别之情。夜深,王倬同志带小分队出发了。我送他们到村头。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没有说话,我似乎听到了他那颗无限忠诚于党的心在怦怦地跳动。他走在小分队前面,向东北方向进发,直到他那高大的身影消失在无边无际的黑夜里,我心里默默地祝愿他此去获得胜利!谁知这一别,却成了我们和王倬同志的永诀!
王倬同志带领的小分队原计划当夜进入靖中。但途中为敌人岗哨发觉,又折回靖西太和区惜字乡孙家埭孙炳荣家宿营。第二天由于顽保长的告密,驻扎在新丰市据点的省保安队在土顽的配合下,上午十时将王倬等人包围起来。小分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毙两名敌人。王倬同志的嘴、手臂和屁股三处受伤,在突围中不幸被捕。先关在新丰市,后解往孤山。王倬同志被俘后。敌人威胁、利诱,施以酷刑,妄图迫使他屈膝。王倬同志横眉冷对,坚贞不屈,怒斥敌人。4月1日,王倬同志在孤山英勇就义。
王倬同志出生在旧社会,受过中等教育。新四军东进后,在党的教育下,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激烈的抗日民族战争中,受到锻炼,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富于正义感,个性豪爽。追求真理,自觉改造世界观。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大公无私,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他斗志旺盛,工作大胆泼辣,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团结干部。他在武装斗争中,沉着机智,勇敢顽强。王倬同志这些优秀的品德,深得干部和群众的赞颂和尊重。
抚今追昔,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这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成果啊!我们活着的人,应秉承烈士的遗志,团结奋斗,振兴中华,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强国。
王倬同志,我深深的怀念您!靖江人民深深的怀念您!
(本文写于1987年,原文名为《深深的怀念》,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