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2025年法治为民十件实事》。
一是拓宽网络立法吸纳汇集民意渠道。建好用好徐庄高新区管委会全国网络立法联系点,拓宽信息采集网络,借助“听语+”等平台,充分征集意见,紧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立法建议。利用“南京发布”等平台资源,广泛开展网络法律法规解读、热点案例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网络法治社会氛围。
二是创新应急管理涉企行政执法机制。深化“综研联检”机制,依托“181”信息化平台开发“行政检查码”,向企业一码推送检查人员、事项、结果等信息,在线监测检查频次;推行邀约式服务,企业可一键发起政策咨询、问题协调等服务诉求,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在线响应、线下对接,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三是完善市场监管免罚轻罚规则体系。围绕执法实践中新发多发违法行为等,优化全市市场监管领域现行免罚轻罚清单,进一步扩充清单覆盖范围,细化处罚事项的具体裁量情节,着力提升清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从制度层面提升执法实践适用精准性,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是推动人防工程行政服务提质增效。积极宣传贯彻《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规定》,提升人防工程规范化管理水平。优化质量监督程序,将人防工程预验收、防护设备检测等事项并联办理,畅通“人防审批+质量监督”联动服务绿色通道。落实审批事项“全城通办”,压缩办理时限,提升便利度。
五是优化进出境邮件通关监管服务。推行“暖心执法”,开辟“信用+”通关服务通道,压缩通关时效30%以上。落实群众进出境邮件通关争议“1小时内响应、3日内调解”机制,实质性化解进出境寄递渠道通关争议。打造“智慧普法+精准服务”宣传体系,全年覆盖受众不少于10000人次。
六是强化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司法保障。深入开展走访调研,研究出台服务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司法措施,高标准建设南京数据资源法庭,制定数据资源案件审理工作指引,推动建立完善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规则,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七是严厉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制定全市检察机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审查指引,建立“一案双查”机制,形成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融合办案履职新模式。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非法买卖个人信息、随意公开个人信息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从源头强化信息保护,守护公民个人信息。
八是提升中小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水平。常态化开展企业普法宣传服务,编发《中小企业法律读本》《惠企政策要点解读》等,送法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围绕“小升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开展“百企巡诊”活动。组织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管理等专题法治培训,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九是加强民生领域服务体系审计监督。围绕“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政策落实情况,对全市养老机构和托育机构等服务保障情况开展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养老托育机构建设、适老化项目改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事项的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执行效果,促进服务体系建设更加优质均衡。
十是推进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推进重点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培育新业态企业调解组织,扩大民营企业调解组织覆盖面,有序推进商事调解,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