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柯力传感、瑞孚工业一直到亚虎大学生创业园,一条聚焦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都市工业楼宇创新带正在形成。据江北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打造10幢容积率3.0以上的工业大厦,新增空间20万平方米。
立足工地用地“二次开发”,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上楼,打造一批标志性工业大厦,是江北区破解制造业企业投资扩产与工业用地紧缺矛盾的核心解法。
截至目前,江北通过国资收购开发、企业自主开发、政府收储开发等模式,已累计实施“上楼”项目52个,新增产业空间140万平方米,近三年来带动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江北迈入全省“工业大县(市、区)”行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均为全市最高,都市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引导激励并重,“低端散片”变“高端连片”
“工业上楼不是简单的土地或楼宇空间的重塑,而是要和城市产业发展、功能塑造有机结合起来。”宁波东海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旭钦说。
江北从产城融合高度,强统筹、划范围、定政策,全力破解工业上楼障碍。成立工业用地盘活领导小组,出台《江北区关于深入开展工业用地“二次开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划定重点推进区、条件发展区、限制开发区“三区”范围,将10.2平方公里的重点推进区和条件发展区优先纳入改造提升范围,谋定整体发展框架。1个战略产业园——江北都市产业园,以及2个优势产业社区——江北前洋产业社区和江北高新产业社区,成为工业上楼先行先试区域。
北坤智造园项目位于江北都市产业园内。该园区地下是再生水厂,每日可处理15万吨污水;地上打造了最高60米的工业楼宇集群,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招引绿色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进驻。地上地下集约开发利用的模式,成为江北区拓展优质空间、实现产业焕新的鲜明写照。
“江北对低效工业用地的购置、建设、竣工全流程进行奖励,其中,交易阶段对企业购置或股权并购低效工业用地给予最高每亩80万元的奖励,建设阶段对单个项目最高奖励300万元,竣工阶段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达产奖励;优质入驻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的租赁补助。”江北区经信局负责人说,这一系列政策有力激发了民营企业自主改造的积极性,从被动“上楼”到主动“上楼”,康赛妮、瑞孚工业、柯力传感等企业工业大厦加速建成。
据了解,江北都市产业园正在谋划建设新兴产业园,引导新增土地要素入园,可新增工业用地1050亩,新出让工业用地容积率均在3.0以上,成为全区工业发展的新引擎、新平台。
量身定制标准,“平面空间”变“立体空间”
“现阶段,轻设备、工艺流程短、附加值高的产业更适合‘上楼’,但怎么‘上楼’,比如企业关心的楼层间如何避免干扰、高层工业楼电梯如何设计、水电布局如何协调、厂房设计如何与工业类别相匹配等各类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指导。”陈旭钦说。
经过多年实践,江北逐步探索出“标准+定制”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上楼”。
江北区经信局负责人解释,标准方案基本按照“上楼”产业共性要求制定,明确的是通用技术标准,目前对平面布局、建筑层高、楼层荷载、车位配比、消防电梯、垂直交通等标准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工业楼宇首层层高不应低于6米,每幢工业楼宇应至少设置两台2吨载货电梯,工业楼宇机动车停车位标准不应低于0.5车位/100平方米等。
定制方案则充分考虑了企业的特殊需求。江北国资收购打造的金山智造园通过招商,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对接宁报数字出版印刷基地项目,有针对性地调整层高、空间布局等建筑参数指标,实现与企业数字出版、绿色印刷、智能仓储等生产需求的适配。
目前,金山智造园有15幢不同层高的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并建了一幢3.8万平方米的生活配套楼宇、约3万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和3.1万平方米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可满足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拎包入驻”需求,预计集聚规上企业30家以上,年产值可从1.3亿元提升至20亿元,亩均税收从不到10万元提升至70万元。
链式吸引项目,“企业集聚”变“产业集群”
空间腾出来了,产业“活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入。一批“小而美、专而精”的企业不断提升产业空间的“绿新高”浓度。
去年,江北区新兴产业服务中心通过政府牵头收储,对长阳路518号地块进行了重新规划,分割出让,现阶段引进的6个优质制造业项目均为“专精特新”、智能制造企业。
蓝野医疗投资建设的年产5万套数字化口腔系统生产基地项目、天基隆投资建设的智能控制阀生产线及研发和服务中心项目,通过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应用,实现资源动态配置优化、产品质量管控提升;研森电子的年产1000万件不锈钢智能咖啡机面板制造项目,聚焦家电领域细分专业赛道,跑出传统生产力转型升级发展“加速度”……低效工业用地摇身一变,成为高效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加速成为产城融合现代都市工业园区。
在该地块的南面,还有3幢K、L、W形态的楼宇特别引人注目,这里是柯力传感自主打造的宁波(江北)传感谷示范产业园。
3层楼高、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经过3次增容提质改造,已经建成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智装备3幢工业大厦,近期计划新开工1幢工业大厦,容积率从1.3提升至3.37,入驻企业近500家。
据柯力传感相关负责人介绍,传感行业细分市场规模小、单一品类市场有限,单靠一家企业很难做大做强。通过空间的扩容,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集聚起来,像精心培育幼苗一样,该培土时培土,该浇水时浇水,该施肥时施肥,终能长成参天大树。
目前,园区的“树苗”已经覆盖传感器、模组、材料、智能装备、软件、应用、服务、集成等八大垂直产业链,逐渐形成“传感器产业森林”,2023年产值近20亿元,柯力传感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近年来,江北已经摸索出一套流程,让产业“能上楼、上好楼”。“下一步,江北将继续深化推进‘二次开发’,系统优化工业上楼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边实践边优化政府收储开发、国资收购开发、企业自主开发、村级物业连片开发等多种模式,走好都市工业高效高端高能级发展之路,为全市乃至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江北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