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治理之后,现在河水干净了,味道也没有了。”家住丹阳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香草河可以说是丹阳的母亲河,他也见证了近年来家门前这一段河道的变化。他告诉记者,河道治理后,两岸景观也得到提升,“凉快点的时候,到河边散散步,还是蛮舒服的。”切实感受到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民生福祉后,王先生和邻居们都很满意。
香草河是丹阳治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丹阳市以河长制统领全局、综合治水,全域范围水清岸绿河畅初见成效,向“水美之城”的愿景迈出坚实步伐。
治水,只有进行时。连续的高温多雨天气,使得水面漂浮物呈大面积爆发、大规模集聚、大范围漂移的多发态势,既严重影响河道防洪安全、水质稳定、河面整洁,也严重危害河道生态健康。丹阳市持续加大流域水面漂浮物防控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累计出动打捞船舶545船次,车辆966车次,大小挖机461台班,人员11494人次,共打捞水葫芦等漂浮物2800余吨。
“我们将保持‘水面清洁’作为维护河湖健康的切入口,将‘下游满意’作为水面漂浮物治理成效的检验尺。”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这一标准后,丹阳坚持提前部署、靠前指挥,市级河长一线巡查调研,签发市级河长交办单,基层河长组织领导辖区内河湖水面漂浮物打捞和处置工作,做到尽早发现、快速处置。各地各部门主动靠前、精准设防、积极打捞,合力推进水面漂浮物专项整治行动落地落实,严防市级骨干河道出现规模性水葫芦等水面漂浮物爆发和输移现象。
绿萍、水葫芦等水面漂浮物成灾,在于其爆发性强、流动性大、积聚性广、利用性低。因此,丹阳各地将“清剿水葫芦,整治水环境”作为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集中整治与分散整治相结合、阶段整治与长期整治相结合、突击行动与常规管理相结合等系统治理举措,努力将水葫芦等水面漂浮物的危害遏制在源头、消除在本地。随着一系列水草清捞,绿萍、水葫芦清捞,垃圾等漂浮物清捞工作的开展,通济河、三陵河、鹤溪河等一条条河道恢复了整洁,水清河畅的幸福河湖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水系连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让“水美之城”成为现实,就要实现全流域的水环境治理。
丹阳市依托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构建起水面漂浮物跨界协同防控机制。工作人员介绍说,各地协商划定协同打捞责任区域,联合制定打捞方案,锁定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强化定点巡查、打捞处置,协同推进水面漂浮物联保共治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现镇际河道防控薄弱节点,在水面漂浮物集聚、转移前整改消除,形成联防联治、协力推进的“一盘棋”格局。
据悉,按照水上与岸上相统筹、大中小型打捞机械相适应的要求,各地配齐机械化打捞设备,重点采取机械打捞与人工打捞相结合,专业化打捞与市场化打捞相结合、固定拦截打捞和巡回流动打捞相结合等方式,确保清理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妥善做好打捞上岸的水面漂浮物处置工作,避免再次进入水体重新生长或造成二次污染。下一步,丹阳市将强化高温季节水面漂浮物预警和巡查,及时掌握水面漂浮物滋生动态和暴发趋势,集中力量打好水面漂浮物歼灭战,筑牢河湖绿色生态基底。(李媛 记者 单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