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杨梦倩
台传媒通讯员包黎明
在人体中,骨骼系统是支撑和保护身体的核心结构。骨不仅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还参与了身体的代谢和内分泌调节。作为一生“要强”的器官,骨骼依靠不断生长、再建保证自身硬度。然而,它的发病十分隐匿,不知不觉就会变脆。
大家一定要了解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场“沉默的骨骼危机”。
这些“报警”信号要警惕
“虽然说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静悄悄的疾病’,症状不明显,但仍然有一些端倪可寻。”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丁凌志介绍,大家可以试着压一压腰背部,感受一下有没有酸胀疼痛。如果对提重物、咳嗽后突发出现的局限于腰背部的疼痛,或长期出现的慢性腰背痛,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骨质疏松症。
还可以测一测自己的身高是否大幅变矮。“如果身高比年轻时下降4厘米以上或者每年身高缩短2厘米,建议到医院进行骨质疏松筛查。”丁凌志表示,若腰背、手腕等部位轻轻摔一跤就骨折的,或者出现明显的驼背、牙齿松动、指甲变脆,也要考虑是不是骨质疏松症。
除了注意这些细节,还可以通过骨密度测定手段来诊断骨质疏松症。常见的检查包括腰椎、手腕、髋关节等部位的骨密度检测,血清中相关酶和肽类含量的生化指标检测,甚至X光片也能发现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大家还可以利用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快速判断自己是否是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其计算公式为OSTA指数=(体重-年龄)×0.2,体重单位为千克。OSTA值大于等于1为低风险,1至-4为中风险,小于等于-4则为高风险。
然而,许多人并没有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导致骨质疏松症在发生骨折后才被发现。因此,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强骨骼从生活点滴做起
构建强健的骨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台州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合理科学补钙。
“钙摄入量是膳食中影响钙吸收率和吸收量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不但要保证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而且应该注意影响钙吸收的饮食行为。”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同食物中钙的含量差异较大,日常生活中较常见且容易获得的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奶及奶制品、豆制品、坚果,以及鱼、虾、贝类等海产品和绿色蔬菜。
通常除了通过日常饮食摄入的钙元素,大家还需要额外摄入500—600mg钙元素,这就需要钙片的帮助。但是要注意,牛奶和钙片是不能一起服用的,至少要间隔4小时,不然钙片就无法吸收。
“很多人觉得喝大骨汤补钙,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骨头中的钙难以溶解,大骨汤中的脂肪和嘌呤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该工作人员说,同时,要注意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避免过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这些都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此外,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金钥匙”,而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之一是阳光照射皮肤后合成。丁凌志建议,尽量每天日晒15—30分钟,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有利于钙质吸收。最好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应注意避免强光照射灼伤皮肤。
此外,保持日常锻炼,减少或杜绝烟酒摄入,也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