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要闻

开发区:山海之间 “新”潮澎湃

四十年岁月流转,山海之间可以走出怎样的新质生产力?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给出了精彩答案。

这里有一眼心动的山海风光。依山傍海,紧邻“孙大圣的老家”花果山,连岛、海州湾等金沙绵延、一碧万顷;云龙涧、渔湾等峡谷幽深、云雾缭绕,老龙潭瀑布落差全省之最。

这里有世人瞩目的创新能级。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中国药企——恒瑞医药、中国中药走出去的典范企业——康缘药业、中国风电叶片规模化企业——中复连众……一大批具有“开放创新基因”的优秀企业在此生根发芽、走向世界。

时光回溯。1984年,连云港开发区正式获批。随后,这片小山村不仅成长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发展奇迹,更成为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宏大叙事的组成部分。

四十载春秋更迭,一片产业高地在此崛起,震撼了平静的海岸线。如今,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共同托举出“4+N”主导产业格局,助推区域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岁月峥嵘,兑换出一座城的产业雄心,看得见创新创业的生动传奇。这便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山海,更属于未来。

四十载崛起一座产业名城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并评选出全球TOP25管线规模的制药公司。恒瑞医药第三次进入该榜单,排名跃升至第8位,再创中国药企排名新高。

能够与多家全球大型跨国药企同台竞争,恒瑞医药走向世界的背后,是连云港开发区改革开放的壮阔篇章。

1984年12月,在这片牵山连海的小山村,连云港改革开放“开山炮”炸响。自此,改革开放就成为连云港开发区园区气质,影响了连云港的时代发展。

连云港开发区先后获批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迎来了战略机遇竞相叠加的发展期,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恒瑞这家诞生于连云港的企业有了世界思维和开放思维,并在奋斗中实现了自我的圆满。而这样与连云港开发区结缘的药企绝非恒瑞一家。

如今,这里的新医药产业领跑全国,汇聚了以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药业、康缘药业四大药企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五星级医药工业化示范基地。累计获批上市一类新药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已成业界共识。

当“中华药港”成为这里的闪亮名片,新材料产业也在厚积薄发。

连云港开发区集聚各类新材料企业近百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成为国内品种较为齐全、产业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聚力向新,富集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里备受青睐。

新能源产业不断突破。依托省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载体,集聚了中复连众、国能联合动力、重山风力等一批风电装备生产企业,已成为亚洲重要的风电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发展。依托港口集疏运体系,已形成风电装备、物流装备、汽车零部件及金属制品、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海工智能装备产业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正全力打造沿海一流的海洋装备产业园、全国领先的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而依托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效应,连云港开发区同样在大宗贸易、跨境电商、汽车进出口等一批新兴业态产业领域书写着显著的“连云港现象”。

如今,这里已建成专业高效从事石油化工产品及其他大宗贸易交易服务的交易平台,“中韩轮渡”“中欧班列”“连申快航”等特色物流品牌串联了日韩、中亚五国、沿陆桥以及长三角等多个市场,畅通了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通道。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连云港开发区演绎出“4+N”主导产业的发展奇迹,铺开了产业光芒映照山海之秀的崭新篇章。

与山海结缘 与创新共舞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便是创新。而这里的创新光芒格外耀眼。

以最为标杆性的新医药产业为例,恒瑞医药已实现10项创新药海外授权,仅2023年就达成总交易金额超40亿美元的5项授权合作。豪森药业带来全球唯一EPO受体高特异性小多肽月激动剂圣罗莱?(培莫沙肽注射液)、全球第一个PEG化的长效GLP-1R激动剂孚来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

山海之间何以迸发出如此强劲的创新力量?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连云港开发区全力守护的重点对象。

如今,科技服务“家家到”工作机制和“一企一策”培育计划,正助力各类企业逐级迈进,推动“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梯队培育的创新型企业成长矩阵全面成型。

在这样的科技企业梯队培育工程中,“参天大树”得以拔节生长。连云港开发区持续加强高企申报潜力企业的挖掘,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动态监测重点企业专利授权情况,推动企业做好专利储备。去年全年一共组织5轮65家企业参加国家高企申报,共获批高企52家,净增26家,通过率80%,量质并举,创历史新高。

有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参与构建的“茂密森林”亦在形成。区各招商主体、街道、孵化器、行政审批等相关部门与机构,已形成每月互动,争取从源头上获取新项目、新企业,加快孵化科技型企业。去年共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

平台之上,万物生长。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能为“4+N”产业体系攀高逐新提供发展源动力。如今,江苏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江苏省抗肿瘤及心血管类原料药产业创新中心、江苏省原创化学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创新中心已牵手山海。2023年成功落地的三航盈通信息技术研究院,已进入建设运营加速阶段,有望在智能制造和军工材料领域成为全面提升园区科技研发实力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中华药港、工投医创园、美多利科创园等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创新的种子顺利萌芽。

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正推动着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去年,连云港开发区开展校企对接40多次,推送高校院所技术成果400多项;成功获批省科技副总28人;完成技术合同交易登记20.74亿元,有效促成更多产学研合作成果落地。

山海之间,更多的力量还在积蓄,一个更优质的创新生态正在形成。

“营”在山海 共享未来

四十年改革开放,连云港开发区在云台山下这片热土上实现开放引领发展的跨越之路。

不断前行的最强动力是什么?改革、开放、创新!——产业进化如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亦是如此。

引进外资、优化用人机制、设立“三提”办,建立问题清零指挥部……充分运用中央、省、市赋予自主权的连云港开发区,大胆突破,率先在港城进行了一系列以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

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行动不断落实,经济也越搞越活。

走进连云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听到最多的就是重抓改革集成创新,切实降低企业群众办事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连云港开发区解决对企业多头监管和重复检查等问题。2024年以来,园区各执法检查单位开展“综合查”检查企业240余家,对企业提供指导服务次数200余次。结合企业信用及适用“首违不罚”“首违轻罚”等具体情况开展柔性执法模式,“综合查一次”改革开展以来,区各监管单位开展柔性执法40余次,对区内企业减免处罚近200万元。

为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连云港开发区出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今年以来产生“一件事一次办”办件量3000余件。此外,连云港开发区还创新组建“立即解决、问题清零”指挥部和“招商提质、土地提效、项目提优”办公室,并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切实做到解决问题见成效、服务企业显真情、营商环境大提升。

水集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当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项目来到这里,感受到的是阳光雨露般的滋养。

连云港开发区从优化科技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扶持力度两方面着力,全力守护企业创新。深化“免申即享”改革;通过流程再造和制度优化,进一步简化惠企政策现行受理与兑现阶段流程,及时兑现释放政策红利;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共向近百家企业兑付各类奖补资金近3000万元。

同时,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成果转化、重大研发计划、科学技术奖等各类科技项目,并拓展专业化服务,招引集聚一批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实力的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帮助企业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连云港开发区在引才育才方面苦下功夫,先后出台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聚才育才的九条措施》《“力达英才”选拔管理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政策,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全流程构建政策体系。如今,连云港开发区汇集了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省"双创计划"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近300名。

四十年岁月峥嵘,一颗颗创新创业的种子根植于此,并长成“参天大树”,组成“4+N”产业体系的“茂密森林”。站在四十年的新起点上,如此“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在继续,登顶之日观山海,必可见那最美的风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