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李寒阳
4月17日,健跳港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万吨巨轮有序穿梭,桥吊装卸昼夜不息,码头作业高效运转。
时值《台州港健跳港区规划修订方案》获批暨口岸开放正式落地一周年,三门县健跳镇正以交通网络为脉络、港口枢纽为核心,推动临港产业城加速扩容升级。
今年年初,台州市“新春第一会”明确提出,要以“综合交通提级扩容”为战略抓手,着力完善综合运输骨干通道、提升港口能级、强化多式联运体系。在此背景下,健跳港区正加快推进深水岸线开发、高速路网建设与临港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海陆联动”枢纽新城。
深水良港筑基,码头群蓄势“大吞大吐”
健跳港,17公里岸线蜿蜒,水深9米至47米,外有岛屿屏障、内被群山环抱,是天然避风良港。去年4月,《台州港健跳港区规划修订方案》获浙江省政府批复,这座深水港正式迈入“规划引领、集群发展”新阶段。
“得益于口岸开放政策,公司外贸业务快速增长。目前船坞内正在修理的5艘船舶均为外籍,一季度业务中外籍船舶占比已超九成。”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鑫说。
作为台州船舶修造重镇,健跳现有修造船企业7家,其中规上企业3家,2024年产值近12亿元。依托RCEP机遇,当地正推动新洲造船等企业提升吨位承接能力,并利用7万吨级港口水深,谋划拓展东南亚市场。
大宗物流枢纽建设同样如火如荼。浙东南现代大宗商品物流园区码头上,4座38米高的红色门座式起重机巍然矗立,单次吊装40吨货物。
“试运营期间吞吐量已破100万吨,预计今年能实现300万至400万吨。”浙东南大宗商品物流园区码头负责人陈晨透露,该码头总投资1.8亿元,新建2个5000吨级泊位,砂石、船板等货物经海陆联运辐射全国。
随着恒投二期3.5万吨级码头、台州湾海工码头等项目推进,万吨级码头群年内将大幅提升港区吞吐能力,助力健跳港争创“浙中沿海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支点”。
“过去做内贸运输散装水泥,未来谋划用集装箱做外贸业务。”台州恒投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熙坦言,港口开放与路网升级让企业拓展业务底气十足,二期码头升级完成后,业务将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立体路网贯通,T型枢纽打通腹地“脉络”
近日,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三门联络线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全面进入路面、房建等各项附属工程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三门将形成两纵一横的H型高速公路网,实现全县10个乡镇(街道)10分钟内上高速。
港口是健跳向海图强的“引擎”,内陆交通网则是联动腹地的“脉络”。228国道、沿海高速与在建的两高联络线交汇,形成全省少有的T型高速枢纽。
作为台州“四纵四横六联”高速网关键工程,两高联络线建成后将彻底打通台州北部东西向交通瓶颈。同步推进的北疏港道路、七市塘港南路等疏港大道,将进一步缩短港口与临港产业城的距离。
此外,交通红利也大大激活了健跳的产业动能。在六敖北塘区块,8家因金融危机闲置的船厂经“低效用海有机更新”焕发新生,台州湾海工风电装备项目落地180亩旧厂区,预计亩均税收从不足2万元跃升至15万元;总投资406亿元的三门核电二期、9.8亿元的电网侧储能电站等重大项目,也因交通便利加速集聚。
“健跳港区是台州港‘一港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外联通国际,往内辐射全国,打造海洋、陆地交通的双枢纽,既是经济发展所需,也是产业扩张所趋。”健跳镇党委书记邱永平说。
临港经济腾飞,多链融合绘就产业“新蓝图”
今年一季度,三门临港产业城规上工业产值达11.43亿元(不含三门核电),同比增长11.14%;投资工业性3.58亿元,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3.79亿元,同比增长27%。
在交通网络与港口资源的叠加效应下,健跳港区的辐射半径不断扩大,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国际航运网络,成为长三角南翼衔接内外循环的关键节点,形成“以港聚产、以产兴城”的开放格局。
洋市涂区块5950亩填海造地区域纳入化工园区扩园规划后,已吸引多个省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未来将联动七市塘工业区块打造“万亩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而临港产业城通过“低效用地整治+精准招商”模式,累计盘活土地1074亩,引入机电制造、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业态,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
当前,健跳港区正依托智慧物贸集散中心、港口岸开放创新示范区等前瞻性项目,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集聚。在长三角一体化与RCEP机遇叠加的背景下,健跳镇正通过优化口岸服务、培育总部经济、拓展跨境电商等举措,推动临港产业从传统大宗物流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
同时,健跳镇着力构建“党建链+产业链”双链融合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码头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带动临港物流、船舶修造、商贸等产业链协同发展。
“未来,健跳将持续以港产城融合为路径,放大深水良港和立体交通叠加优势,为台州建设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贡献健跳力量。”邱永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