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泳 黄杨子
昨天是“世界肥胖日”。随着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的播映,节后上海医疗机构的减肥门诊、内分泌门诊迎来门诊量小幅增长。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医疗机构获悉,相关门诊量增幅为20%—30%。
“自己觉得肥胖”人群求诊
“我想再瘦5斤,这样拍照更好看,但我自己不吃饭怎样也坚持不下去,想问问医生有什么好办法。”中山医院减肥专病门诊门口,看着已经很苗条的刘女士前来挂号求诊。
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肥胖脂肪肝亚专科主任卞华告诉记者,近期常会迎来这样的求诊者。减肥专病门诊数据显示,春节前夕,一名专家半天门诊约有30多名求诊者,节后这一数字上升至40人—50人,增幅为20%—30%。有趣的是,有的人甚至体重还没超重。其中不乏看完小红书慕名求诊的,目标直指所谓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
“不少人对肥胖、超重等医学概念理解有偏差。”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减重代谢外科学科带头人、副院长狄建忠直言,“肥胖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还想更苗条一些’。”事实上,肥胖有其科学定义。临床通常用体重指数(BMI)进行定义,该数值在25至30的区间内时,死亡风险轻度增加,由此定义为超重;超过30,则死亡风险中度增加,由此定义为肥胖。“但对于东亚人而言,BMI在27.5以上时,死亡风险即有中度增加,所以我们确实要比欧美人群更应该重视体重问题。”狄建忠说。
进口“神药”更受推崇
“减肥神药”日渐受到关注后,医疗机构内会出现断货现象。卞华说,目前临床能配到的所谓“减肥神药”是GLP-1类受体激动剂,即胰高血糖素样肽-1。医院门诊有两种选择,丹麦诺和诺德生产的司美格鲁肽以及我国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生产的利拉鲁肽。不少人将两者简称为“进口减肥神药”和“国产减肥神药”。由于均属门诊用药,患者不需要住院检查,符合条件即可应用。
专家进一步解释:目前,司美格鲁肽在欧美获批减肥适应症,我国尚未获批减肥适应症,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利拉鲁肽则已获批大剂量应用减肥适应症。从应用剂次来看,司美格鲁肽每周注射一次,利拉鲁肽则需要每天注射。价格方面,利拉鲁肽由于需要应用大剂量,同一周期内价格更高。综上,临床上司美格鲁肽更受青睐一些。
尽管被人追捧为“神药”,卞华却对此厘清:任何药物“是药三分毒”。司美格鲁肽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恶心、饱腹感甚至呕吐,极少部分人会出现低血糖。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重度甘油三酯患者应处理高血脂,待血脂恢复正常后才可用药,否则会诱发胰腺炎。此外,甲状腺髓样癌也不适合注射该药物。
市六医院减重代谢外科主任张频则表示,GLP-1类受体激动剂药物可以抑制食欲、吃得少,但效果因人而异,甚至对部分人群无效。最新研究显示,停药后一年体重反弹明显,有可能返回甚至超过用药前体重。
专家建议科学减重
随着市民健康意识日渐增强,减肥观念深入人心,“减肥神药”也显得更可及。首先是种类将更多。医学专家透露,由礼来制药研发的新款“减肥神药”替尔泊肽于国外应用发现,减重效果更明显,去年已在国内申报上市。其次是渠道更可及。记者查阅发现,某健康网站上司美格鲁肽备货充足,市民可以较为轻松地购得。专家对此提醒市民,处方药应用有禁忌,网络购药还应谨慎。
卞华说,临床看男性求诊者大多确实肥胖(体重指数超过30),女性求诊者则许多并不符合应用条件。在她看来,体重没有达到“肥胖”,即便是超重也没必要用药,“少吃多动,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就能改善,其实无需再用药物来干预。”
专家最后提出,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吃动平衡。日常限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动,管理体重避免肥胖,是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