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嘉兴各县(市、区)喜报频传:平湖去年GDP总量达1008.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南湖区也公布喜讯——1001.92亿元,生产总值跻身“千亿俱乐部”。
至此,嘉兴五县两区中,已有4个千亿县(市、区),占据县域半壁江山。
对于县(市、区)而言,GDP超千亿元,往往意味着经济能级站上新台阶。嘉兴的强县版图上,“新面孔”实力到底有多强,未来潜力还有多大,该向何处攀登?
新晋选手的成色
县域经济能够达到千亿规模,意味着背后拥有大规模专业性产业集群。
对此,新晋“选手”平湖就做过不小的努力。2014年,平湖入选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成为全省首批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县之一。借此契机,近年来平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优质资源要素配置给新兴科技产业,逐步形成了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数控机床等多个颇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例,作为全国第14个“国字号”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全球汽配百强企业已有13家在平湖落户项目,31家企业已成为整车一级供应商。
此外,外资也是平湖推动生产总值上升的“法宝”。自1986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以来,平湖便频频向世界500强、行业龙头及超亿美元项目抛出橄榄枝。眼下,平湖已拥有巴斯夫、三星等47家世界500强企业,利用外资连续23年进入全省十强,成为全省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区和世界500强投资密集区。
再看南湖区,GDP增长元素与平湖有“大同”,比如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发展微电子产业集群的同时,还致力壮大生物医药产业群。更有“小异”:南湖区依托科技创新破解高质量发展“成长的烦恼”。车行当地,隔几分钟就能看到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南湖交科院等新型科创载体,当地已成为科研院所、“小巨人”企业集聚的高地,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力最为充沛的地区之一。
看完“新面孔”,老牌“千亿县”海宁和桐乡的实力也不容小觑。2019年,海宁GDP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嘉兴首个“千亿县”。次年,桐乡紧随其后,成为嘉兴第二个迈入“千亿”行列的县(市、区)。
这两个地方可不简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海宁的皮革产业集群,皮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还有桐乡的羊毛衫产业,全世界每10件羊毛衫有7件来自濮院。去年,海宁和桐乡发展势头依旧很猛,GDP分别为1318亿元、1252.4亿元。
“列队”并进的底气
4个“千亿县”,这是嘉兴的全部实力吗?从后备力量来看,剩余3个地方都具有冲刺千亿的实力。
梳理去年GDP超900亿元的县(市、区),有2个,分别是秀洲区和嘉善县。按照2024年嘉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6%来看,秀洲和嘉善只要保持这个增速,极有可能在次年迈过千亿门槛。
另外,作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的海盐,也以常住人口人均GDP全市第一的实力,全力冲刺“千亿”目标。
放眼全省,目前90个县(市、区)中,共有29个地方GDP总量超过千亿元,其中杭州8个、宁波7个、嘉兴4个、绍兴4个、温州3个、湖州1个、金华1个和台州1个。
或许有人会问,身处长三角,上海、苏州、杭州等个个身怀“绝技”,嘉兴是如何在强邻环伺的情况下实现突围,且各县(市、区)实力相当、齐头并进的?
“这样的发展态势在全国来说也不多见。”嘉兴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唐铁球说,嘉兴每个地方都建立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产业项目实现多点开花。同时,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与周边城市互动比较频繁,使得嘉兴成为周边城市红利溢出效应的受益者。
当然,嘉兴越跑越快、越跑越有劲,靠的不止这些。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这把嘉兴的城市地位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正如嘉兴市委书记陈伟所言:“这样的定位对嘉兴来说,无疑是一场系统性的重塑。”
嘉兴深知,“强邻”给予的资源红利只是一时,只有经济、科技、产业、人才等竞争力,才是持续且长久的。去年伊始,嘉兴提出要从“制造强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一年多来,成效也很明显——
科技创新指数236.2,比前一年提升22.6个点,增幅居全省第一;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设置率均居全省第一;制造业投资规模首破“千亿”大关……
“千亿”之后的方向
达成“千亿”目标,并不意味着可以喘口气、歇歇脚。奔赴下一场山海,嘉兴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不少。
从外部形势看,经济增长动能仍显不足,且放眼省内外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从自身短板看,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等方面仍有待破局升级。好在嘉兴已经开始蓄力,自上而下带领各县(市、区)大步向前。
深厚的产业基础,是县域经济成功晋级“千亿俱乐部”的密钥。深究嘉兴的“发家史”,当地以制造业起家,自然要先找准发力赛道,激发其内生动力。
近几年,嘉兴围绕产业链或供应链上的链主企业,引进和培育上下游协作配套企业,进而形成产业集群,这也是嘉兴推进制造业跨域发展的根本之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6个,居全省第一。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嘉兴的企业间也开始流行一个新动作:设立研发机构。这是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去年,嘉兴财政对科技创新投入增长18.4%。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放到今天来说也不过时,交通能级提升,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去年,嘉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12亿元,比上年增长64.6%,投资总量、投资增速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不过,对标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嘉兴仍有一定差距。以常州为例,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常州的优势就在发力先进制造业。
常州在拥有传统工业带的基础上,还抓住了广义新能源的发展机会,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上稳坐一席。可以说,常州是通过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来带动经济发展的最好样本之一。
面向未来,嘉兴须继续向外取经、向内练功,并在找准产业赛道的基础上,依托城市群发展县域经济。嘉兴“千亿县”的版图,将充满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