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新小区后,在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就可以召开村里的党员会议,免得来回跑,方便多了。”日前,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街道城西社区栖凤小区的党员叶茂,参加了所在小区临时党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
栖凤小区是景宁最大的“大搬快聚”安置小区,居住着18个乡镇51个村的1276名搬迁群众。2023年,叶茂通过“大搬快聚”从英川镇黄鲍石村搬迁到城西社区栖凤小区,两地相距70余公里,叶茂每次回村参加党员会议得花上近两个小时。
为了让搬迁党员开展组织活动也能“就近就便”,鹤溪街道实施搬迁党员“双报到、双考评”管理制度,增强搬迁群众在社区生活中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获得感。
鹤溪街道党工委委员王娟告诉记者,对于党员开展主题党日等日常组织活动,由小区临时党支部召集,实行流出、流入地乡镇(街道)轮流组织;对于召开支部选举、党员发展转正等决策性重大会议,按照党组织归属关系回原村党组织参与,确保正常行使相关权利。
鹤溪街道“双报到、双考评”管理是景宁推进城乡居民融合、加强村社联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景宁创新推出“街乡共管、村事社办”机制,通过阵地共享、岗位联勤、审批代办、要事共商等方式,推动服务乡村群众的阵地、队伍、资源集约化下沉,加快构建城乡集成共治模式。
为加强联动,景宁在28个服务矩阵党群阵地因需设置“街乡、村社联勤岗”,按“固定+集中+流动”的服务方式联动开展岗位轮值。不仅如此,景宁还广泛征集流动在外农村党员群众办事需求,梳理形成了首批医保、社保等13大类42项“村事社办”高频事项清单,并逐一明确办事流程、所需材料、代办类型等。
据统计,全县19个乡镇共组建固定服务队6支18人,集中服务队8支132人,流动服务队13支358人,参与执勤200余次,28个服务矩阵党群阵地共完成代办代跑事项261件。
为破解村社边界地带的治理“空白”难题,景宁建立村社合治机制,以社区党委为牵头党组织,边界地带村党组织参与合治,组建运行组织保障体系。
村社通过签订合治公约的形式,建立“大事必议、常事常议、难事共议、急事急议、特事特议”五议制度,由“联勤岗”人员定期收集梳理治理难点问题,社区大党委牵头,召集问题所涉部门和乡村开展议事会,发挥乡镇(街道)党(工)委、村社“两委”、物业、入驻部门等主体作用,共同协商理事,探索边界地带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全县通过合治机制,顺利推进道路建设、区块路灯线网改造等共治事项1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