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锡港跨域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孵化在香港、转化在无锡,研发在香港、生产在无锡”的锡港双向赋能之路越走越宽。昨天下午,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公布“产学研1+计划”首轮评审结果,涵盖健康及医药科学、新材料及新能源等领域的24个项目脱颖而出。令人欣喜的是,其中6个项目带有浓烈的无锡“标签”——由无锡市政府驻港窗口公司锡洲国际作为业界方与各大港校联合申报,入选项目之多,居中国大陆城市在港平台之首,将获得近2亿港元资助。

  香港湾仔核心区域的会展广场办公大楼里,位于27层的无锡香港科创中心自今年3月启用后迅速热闹起来。在这块科创飞地举行的产学研交流会上,香港排名前六的高校悉数到场,与会的教授们纷纷感慨道:“香港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时代到来了!”

  这一切源自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产学研1+计划”:拨款100亿港元资助不少于100支有潜力成为成功初创企业的在港高校研发团队。香港的创新之举,让敏锐的无锡“嗅”到了机会——紧密结合港校科研优势和地方产业优势,在对接服务中加速“双湾”融合。

  一年来,锡洲国际团队频繁深入各大港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主动寻觅与无锡“465”现代产业集群“气质”契合的科创项目。公司还专门设立“无锡—香港天使股权投资基金”,对项目进行商业策划、行业调研、融资规划,不遗余力提供孵化加速服务。

  “无锡强大的产业实力让科研成果能更快走向实际应用。”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郑子剑研发的下一代电池复合集流体项目,不但使电池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成本更低,还能提升续航能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团队期待尽快到无锡深入考察,探讨项目落地方案。而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刘乐庭两个月前就来到了滨湖区,这里强势崛起的生物医药产业令他兴奋不已。其团队研发的自动化多重诊断平台,能准确快速且经济高效地分析检测呼吸道传染病。“我们将与刘教授保持密切沟通,携手推动这一科研成果从无锡走向市场。”滨湖区人士表示。

  “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推动香港高校‘0到1’的原创性成果在锡转化为‘1到N’的产业化成效,这正是‘国家所需’‘香港所向’与‘无锡所长’交汇的生动注脚,也是锡港合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袁晓雷说。

  眼下,无锡已着手第二批项目遴选,在香港高校中对接并初步考察了12个项目,为锡港跨域协同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2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