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一场降水后,界首市芦村镇均张村的张兴生来到自家玉米地里,看着被雨水洗刷过的玉米苗愈发青翠,随手抓一把湿漉漉的泥土,他放下心来。“有了这场降水,旱情终于缓解了。”
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小麦收割后,界首市部分地块未播种,已播种地块出现旱情。该市合理调度机械,每天出动抗旱机械1500多台套,确保造墒播种、抗旱保苗工作有序开展。
16日,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阜阳市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天气,强降水区主要位于界首北部和太和西部,其中10毫米以上的有55个站,而界首芦村站降水量在66.4毫米。
进入5月以来,颍上县大部分乡镇降水量不足20毫米,不及常年同期2成,同时气温偏高,水稻种植墒情不足。由于6月16日的雨量分布不均,该县持续进行增墒补墒。
走进颍上县江店孜镇种粮大户李传安的800多亩高标准农田,一根可移动水管正在进行浇灌作业,喷施水肥造墒。
“前期雨水不足,需要及时补墒。”李传安告诉记者,跟以往抽水造墒补墒不同,他当前使用的是养殖沼液灌溉,“将已发酵好的沼液利用管网输送到田间,再用输送带均匀地喷施在稻田里,不仅有效缓解了旱情,沼液还能作为水肥,实现节本增效。”
江店孜镇今夏计划种植水稻7.7万亩,已种植面积5.4万亩,缺水缺墒面积2.3万亩。当地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利用生猪养殖企业的猪粪沼液,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为种粮大户提供1.5万亩共30万余方沼液水肥,进一步造墒补墒,为秋粮丰产打下基础。
“这种水肥一体化灌溉,每亩减少成本投入近200元,达到了节水节肥的目的。”一算经济账,李传安能节省10余万元开支。
今年夏种,颍上县计划种植水稻70万亩,持续高温干旱造成墒情不足,影响中晚稻机插秧作业。该县农业部门密切关注墒情和作物生长状态,组织295名农技员和315名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造墒补墒、科学播种,确保已播种作物正常生长。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6月17日,全市已完成夏播面积655万亩、占意向面积的77.8%,其中播种粮食作物572.8万亩、占意向面积的75.6%。接下来,我市将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对旱情形势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夏播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