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热心法官当起亲情修复师

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台传媒通讯员莫林建

近日,当温岭市人民法院泽国法庭法官潘勤刚来到江阿婆家回访时,她的大儿媳正带着孩子来探望奶奶。见到法官,大儿媳悄悄地说:“我婆婆每天早上5点多就要出去卖自家种的小菜,这样不安全。能不能帮忙劝她晚点出门,她听你们的。”

看着这番其乐融融的画面,很难想象,半年前这对婆媳之间居然还是剑拔弩张的状态。

“盖房的时候说,我出钱房子就归我,他们现在一直拖着不过户没道理。”去年,江阿婆的大儿子王大怒气冲冲地来到泽国法庭起诉其母亲、妹妹王二、弟弟王三,要求法院确认现登记在父亲王阿公(已亡故)名下的房产归其所有,由三被告协助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

这场因分家析产引发的矛盾,其实早在王阿公去世前就已埋下。全家人曾签订分家契约,全家人共同获批的一间宅基地,房屋由王大出资建造,建成后归王大所有。王阿公去世后,由于家庭矛盾激化,三兄妹对江阿婆的赡养问题未能协商一致,导致江阿婆与王二、王三不愿配合过户。

案件看似简单,但潘勤刚深知:一纸判决能终结财产归属,却无法弥合撕裂的家庭关系。况且江阿婆年事已高,其赡养问题更需及时处理。

通过下村走访、邀请双方分别到法庭谈话,潘法官了解到争吵背后的矛盾症结。调解室里,王大发泄着多年来被“偏心”的委屈,弟弟王三则倾诉着母亲与其同住,房子却要分给大哥的不公……在倾听与理解中,一家人与法官逐渐建立起了信任。

同时,潘勤刚也多次和江阿婆谈心,让她意识到协议是全家自愿签订的,这不仅是法律凭证,也是道德承诺。这些年虽有争吵,可王大一家该尽的义务从不推脱,但王大一家的付出未能得到母亲的认可,这一直是他心里的痛。村共享法庭的庭务主任直言不讳道:“阿婆平时因与小儿子一起住,对大儿子比较生疏,大儿子一家心里逐渐产生芥蒂,导致双方矛盾久调不下。”

多方调解下,江阿婆与王大一家开始正视彼此间的关系,关注平日生活中被忽视的付出。

矛盾缓和后,江阿婆与三个子女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了调解,最终达成“房产依约过户+自主选择赡养+医疗费用共担”的一揽子方案。

“农村家事纠纷往往法理情交织。”潘勤刚说,“我们既要当定分止争的裁判者,更要做亲情的修复师,让每个裁判都传递司法温度。”

(文中王大、王二、王三均为化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