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专题报道,用1分半钟聚焦昆山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一串串代码正在开启农田里的新机遇。
在昆山陆家未来智慧田园里,分布着气象站,用于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孢子捕捉仪、土壤液位分析仪、土壤墒情监测仪等30多个农业设备。这些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都会汇集到不远处的智慧田园决策指挥中心,帮助获取全面的农田信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史云表示,智慧田园形成了天地立体化的观测,把数据采集,通过一系列的算法,判断高标准农田是否起到旱涝保收的作用、耕地的肥力有没有得到提升。
智慧农田也来了智慧团队,在距离智慧田园4公里的办公室里,一群年轻人以写代码、做实验的方式,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我目前从事的是设施农业中的温室作物模型研发,它可以根据实际的温室和作物数据进行长期的温室环境和作物产量的模拟,进而可以提升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东中心作物模型算法工程师高贺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史帅旗所进行的项目则是利用代码控制机器人,对苹果目标进行实时识别与精准采摘。
昆山智慧农业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何以引来央视关注?据介绍,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及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中,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已成为昆山现代农业的“金名片”。肩负起为全国农业科研探路的重大使命,昆山先后引进中国农科院华东农业科技中心(苏州)落户,签约入驻数字设施农业团队、长三角智慧农业研究院、智慧畜牧业团队、农田灌排科技团队等6支农业“国家队”,成为全国农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和农业智慧理念、创新技术的策源地。
未来,华东中心将锚定全球先进农业科技,聚焦智慧农业、数字设施农业、农业机器人以及营养与健康四个方向,形成持续高效的科技成果产出,孵化一批优质高效的科技型农业企业,同时坚持“边转化边应用,边建设边提升”,到2025年建成2支国际一流、3支国内一流创新团队,搭建2个国家、省部级科技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